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之有也。 〔注解〕 (1) 大學:博學。 (2) 明德:至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賦於天的最美善之德性。 (2) 親民:親近民眾,使民日新其德。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春秋時吳公子季札出使魯國,被邀請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當樂工表演到舜時的樂舞〈韶箾〉時,他讚嘆的說:「舞蹈中表現了舜完美、偉大的德性,就像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即使有更偉大的風範,也無法超越了,看到這裡就夠了!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觀賞了。」後來「嘆為觀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無與倫比。嘆,通「歎」,稱讚、讚美之意,所以「嘆為觀止」也作「歎為觀止」。
謙沖自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處事謙和退讓,以修養自我的德性。參見「謙卑自牧」條。唐.魏徵〈論時政疏〉:「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相敬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敬如賓」原作「相待如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載,春秋時代,晉文公派大夫臼季出使他國。途中經過冀地時,看到冀缺在田裡除草,而他的妻子送飯給他吃時,兩人彼此恭敬,就好像在對待賓客一樣。回到晉國後,臼季就告訴晉文公這件事,並說:「恭敬是德性的集中表現,能夠做到恭敬,就必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才能用以治理人民。」極力推薦冀缺,希望晉文公重用。但是晉文公認為冀缺的父親有罪,是不能任用的。臼季說:「父親的過失,是不應該再牽連子女的。像古時候舜因為懲罰有罪,流放了鯀,但卻舉拔賢人而重用了禹;管仲是桓公的敵人,但桓公以他為相而成就了霸業。君王在任用賢人時,只要取用其長處就可以了。」因此,晉文公放棄了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人的德性。如:「人品」、「學品」。
心不在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大學》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1>,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2>在正其心。 〔注解〕 (1) 焉:此,這裡。 (2) 脩身:涵養德性,以淑善其身。脩,音ㄒ|ㄡ,通「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美好的德性或聲譽。如:「流芳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如:「君子有成人之美」。《管子.五行》:「然後天地之美生。」
純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純正不雜。《晉書.卷七五.列傳.荀崧》:「近見荀監子,清虛名理當不及父,德性純粹,是賢兄輩人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其純粹者入矩,踳駁者出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