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武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兵所應遵守的準則。《尉繚子.兵教上》:「此之謂兵教,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皇帝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德。」
2.軍人必須具備的品德。即《孫子兵法.始計》所說的「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期望軍人能「智者不惑、信者不貳、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嚴者不私」。
3.漢雅舞名。
4.唐高祖的年號。(西元618~626)
道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教育(moralische Erziehung)道德教育是人格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在其所著的《普通教育學》中提到,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具有道德品格的人。另一位德國教育學家史密特-科瓦奇克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經由意識型態的反省批判,促成主體的啟蒙與解放,進而培養具有道德性的人,由此可見道德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德國教育學家麥爾主張:道德教育是一種協助他人形成道德性人格的行動,主要指向受教者的人格,目的在於促進道
門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子、門生。[例]顏回在孔子的門人中,以德性著稱。
陸九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今屬江西省)人。曾結茅講學於象山,學者稱象山先生。嘗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所見多不合。熹重道問學,主張格物窮理;九淵重尊德性,主張心即是理。九淵學說後由明朝王守仁繼承發揚,成為陸王學派。著有《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語錄》四卷。
智仁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慧、仁德、勇敢。儒家思想中認為君子所必須具備的三種德性,有「三達德」之稱。
國立新竹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學習的能力之理想營工人。七、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並以發展潛能及培養完整的能力為目標,以學生們的德性、智能、體力、社群、美育、事業、及情緒等作為依據,統整學習內容,同時顧及思維與操作、觀念與實踐、分工與合作、欣賞與創作的學習過程。將學生視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來促使同學們的成長能夠健全而不有所偏廢,期待學生們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充分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做好準備。 校徽 校訓敬·藝·忠·誠 教學單位機械科板金科室內空間設計科電機科化工科製圖科綜合高中綜合職能...
菜根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洪自誠撰。分上下二卷,三百六十篇。因宋汪革曾有「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語,故稱為「菜根譚」。書中以格言方式,警惕人尚德性、輕名利,強調在簡樸的生活中,才有踏實的人生。內容思想雜揉儒、釋、道三家,多敦品勵學、為人處世的格言,意義深刻,頗堪細嚼。
取之不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蘊藏豐富,用之永無枯竭之日。宋.陳亮〈祭鄭景元提幹文〉:「兄之文章,有源有委……取之不竭,有本如是,道德性命,此外何事!」也作「取之無禁」。
謙虛自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處事謙和退讓,以修養自我的德性。參見「謙卑自牧」條。《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大王功隆德盛,天相人歸,自宜即真登極,以慰天下之望,何用謙虛自牧以藩方自處乎?」
器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儀表風度。明.陸采《懷香記》第四齣:「羨郎君器宇堂堂,更德性謙虛慨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