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袈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kāṣāya的音譯。意為赤褐色。「袈裟」為一長方形的布塊,出家人以此布塊裹身,此即佛教僧侶的法衣。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係撿拾布片連綴而成,不可純白,須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畫,也稱為「水田衣」、「福田衣」、「蓮華衣」、「無垢衣」。
解鈴還需繫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明·瞿汝稷《指月錄》:『金陵清涼泰欽禪師,性豪逸,眾易之,法眼獨契重。一日眼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對曰:「系者解得。』 故事 古代金陵(地名)清涼寺有個法燈禪師,平時性情豪放,不守佛門的清規戒律,所以其它和尚都看不起他,唯獨有個叫法眼的禪師很器重他。一天法眼禪師問大家:「老虎脖子上繫著的金鈴誰能解下來呢?」大家都答不上來。剛好法燈進來,法眼就把剛才的題目像他複述了一遍。法燈聽後,很輕巧的說:「繫上去的人解得下來。」法眼很滿意,對眾...
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祭祀或舉行重要典禮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夫妻不同房,嚴守戒律,以示虔誠莊敬。《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但凡人要請他寫字時,他三日前,就要齋戒一日。」
封建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是世俗教士,他們專門負責信徒的種種問題;另一種是出世教士,即是生活在修道院內的教士,他們過著清規戒律繁多的苦行生活,現身於禱告、治學和勞動。自西元10世紀起,克呂尼修道會興建相當多的修道院,而其他的教派則制定嚴格的苦修生活教條。基督教教會的領袖是羅馬教皇,他不僅擁有自己的土地,而且還以宗教的名義或為了確保權威,而常與各國軍王抗衡。羅馬教會鼓勵騎士參加攻打回教徒的十字軍東征,從西元11世紀到西元13世紀,總共發動了八次十字軍東征,他們大舉派遣軍隊奮戰要奪取基督教聖地耶戶撒冷的回教民族。成千上萬的信徒前往基督教各聖地舉行...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思想觀點4 評價5 註明資料來源 生平南北朝的高僧,翻譯家。本姓衛,常山撫柳(河北翼縣)人。十二歲出家,受僧侶的最高戒律,即具足後,二十四歲至業城(河南臨彰縣),成為佛圖澄的弟子。佛圖澄死後,道安因避戰亂,顛沛流離於翼、晉、豫一帶,後在襄陽、長安等地,總結漢代以來流行的佛教學說,整理新譯舊譯的經典,編纂目錄,確立戒規,主張僧侶應以「釋」,即釋迦牟尼為姓。其栽培了慧遠,慧持等高僧。 著作道安的著作共有二十餘種。不過大多是佛經的注解,篇幅很小,除了幾部是二卷本外,其餘皆為一卷本。如下:《陰持入注》、《...
原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歡心、友好。 (8) 齋戒:在祭祀或舉行重要典禮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夫妻不同房,嚴守戒律,以示虔誠莊敬。 (9) 倨:音ㄐㄩˋ,傲慢無禮。 (10) 睨:音ㄋ|ˋ,斜著眼睛看。 (11) 有司: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12) 詳:通「佯」,假裝、偽裝。 (13) 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地山中,楚文王時理其璞,製成寶璧,後為趙惠文王所得。 (14) 九賓:古代朝會大典設九賓,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通戒律的法師。《大般涅槃經》卷三:「善學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
殺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禁止殺傷一切眾生的戒律,為五戒之一。
破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徒的行為,違反其所受戒律,稱為「破戒」。
完歸趙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歡心、友好。 (8) 齋戒:在祭祀或舉行重要典禮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夫妻不同房,嚴守戒律,以示虔誠莊敬。 (9) 倨:音ㄐㄩˋ,傲慢無禮。 (10) 睨:音ㄋ|ˋ,斜著眼睛看。 (11) 有司: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12) 詳:通「佯」,假裝、偽裝。 (13) 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地山中,楚文王時理其璞,製成寶璧,後為趙惠文王所得。 (14) 九賓:古代朝會大典設九賓,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