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唐朝百丈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從西山慧照法師出家,後到江西向馬祖道一禪師參學,並在道一處得到證悟。道一圓寂後,初住石門,後住大雄山。大雄山岩巒高峻,有百丈山之稱,所以世人稱他為「百丈懷海」。懷海除繼承道一的禪法外,並將禪法運用於勞動中,實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規制,折衷大小乘戒律,首創禪院的清規。
二尾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守清規,不戒色慾的和尚。《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既是斷不得色慾,便就不該做了和尚,既要吃佛家的飯,便該守佛家戒律,何可幹這二尾子營生?」
五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五種錯誤的見解。一為薩迦耶見,謂主張五蘊中的其中一蘊是我,其餘則是我所;二為邊執見,指常見或斷見。主張某類有為法是永存的是常見;主張死後沒有來世是斷見;三為邪見,主張不論世間或出世間都無因果的見解;四為見取見,執著上述的見解及把身心當作最殊勝、能得清淨的思想。五為戒禁取見,依從錯誤的見解、戒律、禁忌,認為由此可以達到解脫、出離的見解。《瑜伽師地論》卷五五:「生於五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邪見。」
持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持守戒律不吃葷腥之食。《梁書.卷五○.文學傳下.劉杳傳》:「自居母憂,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了很大的好評,小說背景是一個猶太人居住的小鎮,通過描寫年輕的梅伊爾接受了新思維,試圖反抗僵化的猶太戒律和保守無知的社會,但最終不得不被迫離開城鎮,反映了當時開始流行的新思維和猶太人的生活之間的衝突[3]。19世紀80年代末期之後,奧若什科娃的作品開始從對現象的揭露和批判,過渡到更加關注人物的思想變化和道德倫理的分析上。其代表是以底層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一組作品,包括《底層》(1884年)、《久爾濟一家》(1885年)、《涅曼河畔》(1887年)和《鄉下佬》(1888年),它們描寫沙俄農奴制長期統治下農村愚昧落後的狀況,反映...
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除戒律。引申為對於已經戒絕的不良習慣重新再犯,或解除生活上的禁忌。如戒酒以後再喝;戒菸以後再抽。如:「同事們不斷勸酒,讓我招架不住,只好開戒了。」
肅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 (3) 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 (4) 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 (5) 肅然增敬: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肅然,莊嚴恭敬地。
清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禪宗寺院或道觀出家眾所應遵守的戒律。《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這人留在禪林裡,是必要壞了清規。」《文明小史》第七回:「小道今年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一向恪守清規,不敢亂走一步。」
八關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禁閉之意,嚴禁不正當的行為,使之不犯。八關齋是佛教八戒法和齋法的合稱。八戒為: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坐高廣大床,七、不著花鬘瓔珞,八、不習歌舞伎樂。齋法指過午不食。合此九條戒律,稱為「八關齋」。《增一阿含經》卷一六:「持八關齋,閉塞六情,防制五欲。」也稱為「八關齋戒」、「八齋戒」、「齋戒」。
凜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 (3) 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 (4) 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 (5) 肅然增敬: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肅然,莊嚴恭敬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