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禁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教上指於相當時期禁止進食。目的在去汙染而淨化身心。宗教家多奉為戒律之一。
持齋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吃葷食,遵守戒律。《西遊記》第一二回:「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
菩薩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學大乘菩薩應受持的戒律。但有關菩薩戒的內容,諸經律論的說法,互有差別。流傳中國的是梵網和地持瑜伽兩種,其中以梵網為主流,中國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菩薩戒。也稱為「大乘菩薩戒」、「大乘戒」。
開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除吃素菜的戒律,開始食用葷腥之物。唐.白居易〈戲贈夢得兼呈思黯〉詩:「月終齋滿誰開素,須擬奇章置一筵。」也作「開葷」、「開齋」。
方濟谷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中世紀天主教興起的傳教修會。其開創者是義大利人方濟各(Francesco)(西元1182~1226),特重貧窮,以乞食自給,並以感化貧民愚夫為職志。因常編繩為帶,稱為「繩帶僧」。又因穿灰色衣服,也稱為「灰衣僧」。
傳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院傳授出家戒律。《傳戒正範》卷四:「傳戒之書,律中名為授戒羯磨。」
出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逐出教外,是基督教會對不守戒律者所施的罰則。中古時代實行的最為嚴格,受此宣告者,同教之人俱與之絕緣。
戒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奉持戒律所表現的樣子。《摩訶僧祇律》卷一五:「汝不善知戒相,汝不知世尊制戒。」
作持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中屬於修善應行的戒,如說戒、安居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四》:「以行成故名為『作持』;望境不起名『止持』。」
提舍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為梵語pratide'saniya音譯的省略。意譯為對他說、向彼悔等意。指犯戒者所犯的過錯,只要向一人坦白懺悔就可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