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戒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徒所守的法規。也稱為「戒律」。
開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解除吃素戒律,開始食用酒肉葷腥。《紅樓夢》第六二回:「如今學了這勞什子,他們說怕壞嗓子,幾年也沒聞見。趁今兒,我是要開齋了。」也作「開葷」、「開素」。
長齋繡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年吃齋禮佛。唐.杜甫〈飲中八僊歌〉:「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清.余懷《板橋雜記.卷中.麗品》:「後歸吳,依良醫鄭保御,築別館以居,長齋繡佛,持戒律甚嚴。」
波羅提木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內容羅列戒律項目的律典,皆稱為「波羅提木叉」。為梵語Prārimokṣa的音譯。印度在布薩日時,於僧眾前讀誦之,以使比丘自省或討論是否犯戒,是否應懺悔。一般稱為「戒本」。也譯作「波羅提目叉」、「婆羅提木叉」、「般羅底木叉」。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系統的闡述佛教戒律戒律精神,是西藏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律典之一。
不正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五十一種心理現象之一。指和煩惱相對應的慧解。由於對過去、現在、未來等不能正確地觀察,以致不知道什麼該作、不該作而犯戒律
格魯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格魯」為藏語dge-lugs的音譯。十五世紀初由宗喀巴創立。由於宗喀巴晚年常駐其所建立的甘丹寺,因此該宗派被稱「法主甘丹人的宗派」,藏語為了詞字簡化和順口改稱為「格魯派」。主張嚴守戒律,強調顯密兼修與修行次第。因此派僧侶頂戴標示奉守戒律的黃帽,俗稱為「黃教」。又以宗喀巴出於噶當派,故也稱為「新噶當派」。
律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以研習及傳持戒律為主的宗派。可分成三系:一是道宣所傳的南山宗。二是法礪所傳的相部宗。三是懷素所傳的東塔宗。後來相部、東塔兩系逐漸衰微,只南山一系傳承獨盛,所以後來所謂的律宗,多指南山律宗。
止持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中屬於防非止惡,行之則犯的戒,如五戒或比丘戒之類。《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四》:「禁防身口不造諸惡目之曰:『止』;止而無違,戒體光潔,順本所受,稱之曰:『持』。持由止成,號『止持戒』。」
捨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戒律之一。指只要捨棄財物和懺悔即可原諒的輕罪。如比丘、比丘尼的衣物,若超出規定或以違犯戒律的方式取得,即犯了捨墮,但若將此衣物捨給僧團與懺悔,即可原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