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擒故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附近的雲南、西康、貴州一帶住著南蠻,其中有個叫孟獲的首領。諸葛亮希望能夠收服孟獲的「心」,使他誠意服從,才能一勞永逸。所以諸葛亮運用計謀,把孟獲捉來問他:「你投不投降?」孟獲說:「你設下陷阱,我為什麼要投降?」諸葛亮說:「那我放你走,你回去備好兵馬再來決勝負吧!」孟獲說:「好!」於是諸葛亮派人送他回去。不久孟獲又被諸葛亮捉住,諸葛亮又放他回去。孟獲就這樣被捉七次,被放回七次,在孟獲最後一次被捉時,他流淚說:「我願意誠心的歸服,做蜀國的子民。」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欲擒姑縱」後來多作「欲擒故縱」,用來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故意放鬆一步。
耳濡目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陝西省境內,北魏始置縣,後世沿置,清時屬同州府。丞,古代輔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 (9) 憚伏:畏懼服從。憚,音ㄉㄢˋ。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吾《呂語集粹.卷四.治道》:「但盡薰陶之功,不計俄頃之效,然後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 02.《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服從。《書經.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文選.漢武帝.賢良詔》:「日月所燭,罔不率俾。」
鳳毛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鳳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王敬倫1>風姿似父,作侍中2>,加授桓公3>,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大奴4>固自有鳳毛5>。」 〔注解〕 (1) 王敬倫:王劭,字敬倫,晉臨沂人,王導第五子,生卒年不詳。風姿美麗,得桓溫器重。官至尚書僕射、吳國內史。 (2) 侍中:職官名。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魏晉以後為門下省的長官,到元代時廢除。 (3) 桓公:桓溫(西元312∼378),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於枋頭,大敗而還。後廢帝奕,立簡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順從、服從。如:「聽從」、「言聽計從」。《韓非子.五蠹》:「民固驕於愛,聽於威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屈服、服從。如:「投降」、「寧死不降」。《春秋.莊公八年》:「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唯唯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唯命是從,唯命是聽,唯唯否否辨似: 唯,音ㄨㄟˊ。恭敬應諾之詞。不可寫作「惟」。 「唯唯諾諾」及「唯命是聽」都是用來形容順從的樣子。 「唯唯諾諾」側重於軟弱或奉承的態度;「唯命是聽」側重於形容絕對的服從。 唯唯諾諾 唯命是聽 辨似例句 ○ ㄨ 他~地表示贊成大家的意見,深怕得罪任何人。 ㄨ ○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對長官當然是~!
無所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必然接著到來;沒有兵患卻築城,必會被敵人據守。』既然會被敵人據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擔任官職而不服從君命,是不敬;把敵人可以據守的城池築得堅固,是不忠。一個失去忠敬的臣子,還拿什麼事奉國君?希望您能夠以修養德行的方式來鞏固宗子的地位,又有甚麼城池比得上呢?」士蒍退下後,又感慨地賦詩明志,詩云:「如今國家混亂的情勢,就像破舊狐裘上的毛一樣紛亂,一個國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該聽從誰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言楚國與晉國交戰,楚莊王見到晉軍聲勢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
匹夫之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候不聽命令,後退的時候不怕處分,那麼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表示服從。作父親的勉勵他的兒子,當哥哥的勉勵他的弟弟,作妻子的勉勵她的丈夫,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於全體將士鬥志十分高昂,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後來《國語》中的「匹夫之勇」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人有勇無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