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86.1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標、目的、宗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標與目的都是指導活動的準則,可以做為活動設計與實施的方向。如以抽象或具體的程度來區分,最為高遠的稱為目的或宗旨,比較具體的則稱為目標。目的較重於普遍的、總體的、終極的,目標則較屬於個別的、部分的、具體的。
  教育領域中,也依目標的高遠或具體,由上而下的於各教育層次分別採用各種名稱,例如教育宗旨(Aim)、教育目的(Goal)、教育目標(Objective)、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單元目標與行為目標等。
  教育目標的層次、依據及決定者的關係,司琦在〔課程導論〕(民78)一書中,將之列表如下圖。
  
  我國於民國十八年(1929)頒布〔中華民...
目標心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生理學名詞。進行運動負荷測驗或訓練時,使用為運動強度標準的重點指標。達到目標心跳率時,讓運動結束。依美國運動醫學會推出,一般健康人的目標心跳率,其設計公式為:(最大心跳率-安靜心跳率)×心跳率目標百分區間(60∼70%)+安靜心跳率。最大心跳率是220-年齡。其心跳率百分區間依年齡以及健康狀況不同而異,年輕健壯者稍微將心跳率百分區間增高。年老者則將其減低。也有進行運動處方時,將應有的運動強度指標稱之為目標心率。
學習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學習目標1.1 Robert Mager的學習目標2 運用方式3 現實實施4 參考書目 學習目標有很多方法可以定出學習的目標;但是所有的方法的第一步都是要界定出學生需要有什麼改變-也就是教學的目標是什麼。一個教學
行為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目標(Behavioral Objectives)行為目標有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歷史的過程來看,它在課程剛開始做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時,就有了萌芽。對課程目標的系統探討,起自博比特《課程論》(1918年)一書。他在該書中提出課程科學化的問題。在他看來,「科學的時代要求精確性和具體性」,因此,課程目標
技能目標;心理動作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動作目標(psychomotor objective)又稱為技能目標,是教育目標的分類目標之一。起源於1948年美國心理學協會會議(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nvention),會中決定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cognitive)、情意(affective)和心理動作(psychomotor)等三個領域。心理動作的英文字「psychomotor」是由「psycho」與「motor」組合而成,意指「由心理所控制或導引的動作」,在我國教育文獻中常被譯為「技能」,兩者是同義詞。要言之,心理動作目標是教師意圖透過教學,使學生獲致技能學習的教學目標。 ...
謝淑妃(2008)。Simpson與Harrow心理動作領域分類架構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堅萍(2001)。Simpson、Harrow與Goldberger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675-710。
教學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期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參與學習活動後,行為上可能產生的改變。此目標可做為教師教學的指引,與學生行為評量的根據。
目標分類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心理學會曾於一九四八年在波士頓召開會議。與會學者在一個非正式的集會中,都發表有必要發展一個理論架構,做為促進測驗人員彼此溝通測驗資料與觀念並探討考試以及考試與教育之關係的基石。學者認為這個理論架構最好是經由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而產生,因為教育目標提供了課程發展和測驗編製的基礎,也是許多教育研究的起點。
  經過各方人士的努力,由布魯姆(Benjamin Bloom)及其同事所發展的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法於一九五六年首先誕生。一九六四年,克拉斯渥爾(David Krathwohl)等人所發展的情意領域目標分類法地出版。辛普森(Elizabeth Simpson)和哈羅(A.J. H...
課程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目標和目的是課程設計和實施的方向;最高遠的為宗旨或目的,具體的則稱為目標。我國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目的之下,有各科各組教育目標、學科或科目教育目標、每課或每單元教學目標
  任何課程發展工作均有其目標,課程發展的合理模式或目標模式,強調目標的尋找、分析、選擇,從而組織學習內容與活動,並評鑑其效果,俾達成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標之分類:認知領域手冊〕一書,是布魯姆(B.S. Bloom)一九五六年所編著的一本書。布魯姆從事教育目標的分類研究,發現大量的教育目標是屬於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的範疇;認知領域中的知識即是事實之知。他以為認知領域的六人層次如下圖。
  
  前述六個層次最基層為知識,為以上各層次的基礎。第二層為理解,是植基於知識之上的。第三層為應用,是以理解為基礎的。第四層為分析,應用為基礎。第五層為綜合,是建基於分析之上。第六層為評鑑,前述的五層均為其基礎。知識的層次由低而高;較低層次培養的能力,是較高層次知能之基礎。前述六人層次之中,各層次又均...
數學教育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教育目標(Educational target of mathematics)目錄1 前言2 教育目標2.1 知識技能領域2.2 情意領域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數學是由國小開始的基礎課程,有其相當的重要性,而在數學的教育目標上,主要可分為三個領域來講述,分別為知識、技能以及情意。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可透過教材內容、符號以及計算式子等等方式,來教導學生每單元之概念,因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