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性善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歷代思想家對人性善惡的爭辯眾紛紜,可歸納為性善(孟子、許慎、班固、李翶、陸象山、王陽明、王夫之、戴震、焦循);性惡(荀子、杜牧、袁枚、俞樾);性無善無惡(老子、莊子、告子、蘇賦、王安石、朱世卿);性有善有惡(性善惡混)(宓子賤、漆雕開、公孫尼子、世碩、揚雄、王充);性三品(董仲舒、賈誼、韓愈、皇甫湜)等五種。
1.性善:孟子從價值層次判定人性本善,認為人心皆有四端,曾舉人乍見孺子將掉入井中即施予援手為例,人有不忍人的怵惕惻隱之心,並以人的手足四肢來比喻善端存於身,:「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
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談。形容人知識豐富,能廣泛談論各種事情。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此時人物也是個英雄,豪氣長虹,往常時談天地語如鐘,我只為咱主公,做啞妝聾。」也作「談天論地」、「譚天地」、「地談天」。
2.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精忠岳傳》第一三回:「肚中正在飢餓,見了這些酒餚,也不聽他們談天地,好似渴龍見水,如狼似虎的吃個精光。」也作「地談天」。
道聽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道聽塗」。見「道聽塗」條。01.唐.柳宗元〈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書〉:「是見其道聽而途者,又何能知所謂《易》者哉!」02.《平妖傳》第九回:「雖然求法的念頭甚誠,還在半信半疑,恐怕那僧伴所言,道聽途,未知是真是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述、明。《文明小史》第二回:「於是眾人都搶向他訴,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現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觀世音菩薩來教導眾生,因眾生的不同因緣,而化現適當的各種身分。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比喻以親身經歷為例證,來勸導別人。如:「他以自己苦讀多年的經驗,現身法,更是可貴。」
打開天窗亮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須隱瞞規避,擺明地。如:「這件事何必隱瞞,打開天窗亮話吧!遲早他還是要知道啊!」
驅力減低亦稱驅力減弱理論。驅力(drive)是一種假設的能量來源,由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當個體內缺乏某種需求或不滿足,所形成之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累積至一定程度,驅力會導致個體採取相應行動,降低或消除體內的緊張。1943年美國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霍爾(Hull)提出驅力理論(Drive theory)解釋個體行為動機,主要原理為均衡作用,他主張個體有保持內在狀態平衡不變的傾向,若體內偏離平衡狀態時,個體產生之不舒服的緊張狀態(驅力),引發個體作出利於體內狀態趨於平衡之行為,解除不舒服的緊張狀態,維持身體恆定。大部分人類行為...
文解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東漢許慎撰,三十卷,為中國第一部有系統分析字形及考究字源的字書。按文字形體及偏旁構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創部首編排法。字體以小篆為主,收錄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列古文、籀文等異體為重文,共計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每字下的解釋大抵先字義,次及形體構造及讀音,依據六書解文字。晚近注家以清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最為精博。簡稱為「文」。
著書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作書籍,以成一家之言。《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尚志允令還山,賜內帑銀五百兩,將南京元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鼓吹休明。」
一不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算數,堅定不移。《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一不二。」《老殘遊記》第二○回:「這陶三爺是歷城縣裡的都頭,在本縣紅的了不得,本官面前一不二的,沒人惹得起他。」也作「一是一」、「一是一,二是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