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28.0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難行」、「錦衣夜行」。《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唐.王維〈終南別業〉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可以、恰當。如:「他這篇文章寫得還行。」「做事只要盡心盡力就行了。」《朱子語類.卷三三.論語一五.雍也篇四》:「如讀書,要理會得透徹;做事,亦要做得行。」
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獸行」、「德行」。《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
過猶不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指事情要適得其中。《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唐.韓愈〈改葬服議〉:「儉之與奢,則儉固愈於奢矣,雖然,未若合禮之為懿也,過猶不及,其此類之謂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贊成、允許。《論語.先進》:「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資治通鑑.卷三二.漢紀二十四.成帝綏和元年》:「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10. 等待。《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楚辭.屈原.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1.和、同、跟。如:「我與你」、「山與水」。《論語.公冶長》:「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1.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同「歟」。《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懸掛、牽掛。如:「繫念」。《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儒林外史》第一六回:「科第居來,心只繫乎兩榜。」
暴虎馮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暴,徒手搏鬥。馮,徒步渡河。暴虎馮河指空手與虎搏鬥,不靠舟船渡河。語本《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比喻人有勇而無謀。《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俺張孔目怎還肯緣木求魚?魯齋郎他可敢暴虎馮河?」也作「憑河暴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超越。如:「略勝一籌」。《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唐.杜甫〈北征〉詩:「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3.克制、制服。《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辟入裡」原作「鞭辟近裡」。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北宋洛陽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與其弟程頤合稱「二程」,為理學洛派之宗師。程顥著重身體力行的功夫,不只是立身處世和修身養性,做學問也是如此;只要自我鞭策,從自己身上下功夫,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這樣的道理就如同《論語.子張》中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立身處世的道理加以審問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為也都能夠符合「仁」的規範,而無時無刻不為仁了。程顥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來「鞭辟入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處。亦用來形容評論見解深刻透澈。出...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陽貨》:「鄙夫可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在沒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宋史.卷二八三.王欽若傳.論曰》:「竦陰謀猜阻,鉤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待驅兵領將,積草屯糧,平白地要把鄰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