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4.98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照不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潘岳〈夏侯常侍誄〉(據《文選.卷五七.誄》引)夏侯湛,字孝若,譙人也。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寢疾,卒于延喜里第,嗚呼哀哉!乃作誄曰:「……人見其表,莫測其裡。徒謂吾生,文勝則史1>。心照神交,唯我與子。且歷少長,逮觀終始。子之承親,孝齊閔參;子之友悌,和如瑟琴。事君直道,與朋信心。……」 〔注解〕 (1) 文勝則史:文章辭采勝過質樸,則顯得浮夸。《論語.雍也》:「文勝質則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同「余」。《論語.述而》:「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唐.李白〈送郄昂謫巴中〉詩:「予若洞庭葉,隨波送逐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稚幼的鳥獸。如:「鹿子」、「鶴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
10.稱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論語.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住夜。《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具指示作用,此、這裡。如:「心不在焉」。《論語.衛靈公》:「眾好之,必察焉。」
具反詰作用。相當於「豈」、「如何」、「哪裡」。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論語.先進》:「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且夫齊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於「然」、「樣子」。如:「於我心有戚戚焉。」《書經.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歡喜、愉悅。如:「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快樂的事或態度。如:「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4.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0.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風行草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紘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平定三郡,風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誠,乃心王室。」唐.劉禹錫〈為淮南杜相公謝兵馬使朱鄭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驅,猖狂之徒,耹聖澤而悛性,風行草偃,其勢必然。」也作「風行草靡」、「風行草從」、「草靡風行」、「草偃風行」、「草偃風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