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8.76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根本、特性。如:「特質」、「流質」。《論語.衛靈公》:「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史記.卷二四.樂書》:「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3.樸實的本性。如:「文質彬彬」。《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韓非子.解老》:「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而惡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失敗、毀滅。《論語.憲問》:「夫如是,奚而不喪?」《國語.晉語》:「若紂有良子,而先紂喪,無章其惡而厚其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粗劣的。《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韓非子.說疑》:「不明臣之所言,雖節儉勤勞,布衣惡食,國猶自亡也。」
1.憎恨、討厭。《論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唐.杜甫〈佳人〉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尾助詞,無義。《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之、的。《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淮南子.人間》:「虞之與虢,相恃而勢也。」
2.猶。《論語.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和、與。《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2.並且。《書經.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如、若。《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6.然而、但是、卻。表轉折之意。《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1.用於句末,相當於「兮」、「罷了」。《詩經.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2.用於句首,相當於「豈」、「難道」。《論語.顏淵》:「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更加。如:「日久彌新」。《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獨孤及》:「然則多聞闕疑,不恥下問,聖人之心也。」《老殘遊記》第七回:「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宗旨何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讚頌、讚譽。如:「稱揚」、「稱美」。《論語.憲問》:「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經。《論語.先進》:「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1.已經、既然,表前後情況有連帶關係。常與「就」或「則」連用。《論語.季氏》:「既來之,則安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