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繞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實例6 參考資料 解釋用來形容聽到的樂之美、或者是歌聲美妙感人,令人回味無窮。 出處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繞樑欐,三日不絕。 (《列子.湯問》) 故事春秋戰國時,有個女子名叫韓娥,歌唱得非常好,擁有一副人人稱羨的好歌喉。有一次,她有事要前往齊國,因為到了半途盤纏不夠,所以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就在城門口賣唱以賺取食物。因為她的歌聲實在太優美動人了,所以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這美妙的...
捲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捲起舌尖所發出的。如國語注符號中的ㄓ、ㄔ、ㄕ、ㄖ等。也稱為「卷舌」、「翹舌」、「舌尖後」。
杳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任何消息。《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自你三口兒去後,一十五年,杳無信。」《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稟帖進去之後,約有半個多月,杳無信。」也作「杳無信息」、「信杳然」、「信杳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字的唸法。如:「統一讀,能使國民語言相通,感情融洽。」
2.國字在文言詞裡的讀法。如追奔逐北的「北」,讀為ㄅㄛˋ,語為ㄅㄟˇ。
界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來分別姓和名或間隔數字中整數與小數的標點符號。亦可用來表示書名與篇名間的間隔。如:「喬治.華盛頓」、「三.五公里」、「史記.高祖本紀」。也稱為「間隔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同字或符號標明文字的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子期便從琴感到峨峨若泰山;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後,伯牙便絕弦不彈,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懂得他的樂了。見《列子.湯問》。後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文選.古詩一九首.西北有高樓》:「不惜歌者苦,但傷知稀。」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昔伯牙絕絃于鍾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消息。如:「靜候佳」。清.洪昇《長生殿》第四九齣:「問由,佳人果有佳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字有多種讀。中國文字原為一字一形體,一字,一字義。後來,社會因時代的遞嬗,而越趨複雜,語言有了變化,起初的文字不敷應用,原字形也產生變化。其中,文字因不夠使用,或因地域不同,或因訛讀的影響,字也有改變,一字多就這樣發展起來。也稱為「破字」、「歧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說話的聲。如:「語清晰」。
2.字在口語中所念的。相對於讀而言。如「百姓」的讀為ㄅㄛˊ ㄒㄧㄥˋ,語為ㄅㄞˇ ㄒㄧㄥ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