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當機立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當機立斷」原作「應機立斷」。三國時,魏國文書官陳琳因為文筆佳、學問好,曹丕、曹植兄弟常與他書信往返,分享自己寫的文章,交換意見與心得。有一次,曹植把寫好的〈龜賦〉給陳琳看,第二天陳琳便回信盛讚曹植的文筆,說他高才脫俗,文章用語絕妙,意境深遠,這種天賦,一般人即使花時間學習也辦不到。陳琳並用古代名劍青萍、干將來比喻曹植的才氣,這兩把名劍十分銳利,削鐵如泥,任何東西都能立刻切斷,連一點聲音都沒有,而曹植的才華就如這兩把劍般地超群。在這篇文章中,「應機立斷」是用來形容青萍、干將這兩把古代名劍的銳利,任何東西一切下去馬上就斷了。後來,「當機立斷」這句成語就...
不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為五十一種心理現象之一。指對業果、四諦、三寶不信受。
苦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經驗可以感受到的苦。《瑜伽師地論》卷四二:「若諸有情大興盛者,尚為三苦常所隨逐,所謂:行苦、壞苦、苦苦。」
母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個人最初學會的語言。通常是該民族的通用語或某一地區的通用方言。
吹法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比喻宣說佛法,令佛法廣被,流傳久遠。唐.張說〈為留守作賀崛山表〉:「吹法螺而朝玉帛,乘瑞象而會天人。」
自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謂事物的本體、本質。《維摩詰所說經.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2)謂事物的存在狀態。《成唯識論》卷八:「初能遍計自性云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有漏攝者皆能遍計,虛妄分別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現故;說阿賴耶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種為所緣故。」
價值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現代的價值問題3 社會改變與價值問題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所謂的價值問題,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的稱為現代用語中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既然價值是一相對的概念,每個人自然有著不同的準則,然而社會是必須要有規範的,當人們出現太多偏激或是怪異的價值觀時,就會產生所謂的價值問題,而這類問題經常出現在青少年時期,因其位在人生中創造自我的價值,從而想與他人有所不同,做出了違反規範的行為,就成了價值問題。 現代的價值問題價值哲學是一門年輕的學問,它的起源來自十九世紀的末,因此各方學者所言不同,亦無一個統整的概念,許多問題...
無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沒有私見的意思。謂所有的存在現象,都沒有一個恆常不變、自我主宰的實體。《大智度論》卷一:「一切有為法無常、苦、無我。」
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指在輪迴中轉世投生為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但當兼脩戒行,留心誦讀,以為來世津梁,人身難得勿虛過也。」
比丘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ṣuṇī的音譯。《大寶積經》卷一:「貪著美味,受比丘尼勸化飲食。」唐.韓愈〈登封縣尉盧殷墓誌〉:「隴西李氏,生男輒死,卒無子。女一人,學浮屠法,不嫁,為比丘尼云。」也譯作「苾蒭尼」。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