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5.2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本主義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本主義教學法起源於一九六○年代對舊有教育思潮和體制的反省。此派學者反對行為學派的編序教學(programmed teaching)原理,他們雖和認知學派一樣強調發現式學習的重要性,但認為舊有的教育忽略了學習者的感覺(feeling)和情緒(emotions)等方面的教育。
  人本主義教學法主張學習者中心教學法。學習者具備潛能以擔負學習的責任,在開放式的和無威脅的學習環境下,他們會主動發現他們的需要和完成學習目標的方法,教師扮演的是溫暖的、支持的、非介入的角色。
  提倡人本主義教育的著名學者及其主張包括馬士洛(A. Maslow)的自我成長和學習、羅吉斯(C. Ro...
實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主義在哲學中或譯為實在論或唯實論,文藝領域中則譯為寫實主義。在西洋哲學史上許多哲學派別均使用此詞,但其意義頗有出入,主要表達的是對普遍概念(universal concept)的性質,及認識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的看法,討論的主要是本體論與認識論的問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認識論的問題,茫無所知,以為外在世界是客觀實在的,此為「素樸實在論」(naive realism)。中世紀經院哲學出現「思維與存在」問題的論戰,即是由唯名論(nominalism)與唯實論對壘,唯實論主張普遍概念是客觀實在的,是個別事物的本質或原始形式;唯名論則否認普遍概念的客觀實在性,認為其不過是名稱,後於事物,只有...
多元文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係指一個國家或社會中不同文化群體以及不同族群之間彼此保持其獨特的文化,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甚至欣賞其各別差異,而該國家、社會也不以任何一個文化作為主導性的文化,強調文化的多樣性。(註1)自1970年代開始,新的、更符合全球多數國家之人群組成特性的社會意識與價值逐漸抬頭、興起,這便是「多元文化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者以「沙拉腕」以及...
個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個人或個體為中心,崇尚個人自由與權利,尊重個性的主張,強調獨立思考判斷,將個人的利益與存在價值,看作重於集體或社會的利益與存在價值,這些思想叫做個人主義。也稱為「個體主義」。
實用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哲學思想,創始於美國,主張知識的價值,端視其對人類有用與否為準,認為思維只是應付環境、解決疑難的工具。
理性主義的教育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性主義的教育概念是理性主義者的知識見解在教育上的落實。哲學上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是從認識論的見地,主張人類的知識主要來源是理性而不是經驗。理性的狹隘意義,是指推理的能力。因此傾向於理性主義思想的教育學者,對於教育的看法不同於傾向經驗主義的教育家。具體地說,理性主義者承認需要應用理性來處理生活事務,傾向承認先驗理性的存在;也相信在人們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理性思考的活動勝過感覺、知覺。理性主義者反對由權威建立的知識;對於不合理性的宗教信仰敢於批判。理性主義者深信理性的可靠性,因此強調對既有知識的懷疑,進而運用理性思考以消除知識中的不確定判斷。理性主義學者多相信培育或發展個人的理...
實用主義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主要是由帕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及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等人逐漸發展而成的。
  帕爾斯以為一個觀念的意義,含攝在行動當中;而人們思想上的差異,存在於思想的實踐中。思想是一功能性的歷程,用以指導行動;真理則可以說是一種社會價值。至於知識、意義或價值的有效性,當以實際產生的結果,作為論斷的依據。帕爾斯強調,任何一個觀念的意義,都應該由實用的差別來界定,如果二個觀念沒有實際的差別,只能說此二觀念有字義上的不同而已。
功能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能主義或功能論一詞包括下列的意義:(1)社會學方面指基於社會與有機體間之類比所產生的社會學理論。社會學中的功能論者相信,社會就像一個生物的有機體,因此社會學研究便是對於「社會體」(body social)各部分所具有之功能的分析。(2)心理學方面指二十世紀初心理學派之一,特別在美國心理學家有兩派,一派稱芝加哥學派,以杜威(J. Dewey, 1859~1952)、安傑爾(J.R. Angell, 1867~I949)、鐵欽納(E.B. Titchener, 1867~1927)等為代表。一派稱哥倫比亞學派,以卡泰爾(J.M. Cattell, 1860~1944)、桑代克(E.L. Th...
自然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興起於十九世紀中葉的思潮。主張一切存在的物質和現象均和自然世界有關,深受近代自然科學影響。運用於文藝、美術上,則多取材於現實生活,注重客觀描寫,重視科學,並尊重個性。如福祿貝爾、左拉、莫泊桑等作品屬之。
邏輯實證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邏輯實證主義背景邏輯實證主義這一名稱乃是1931年A.E Blumberg and Herbert Feigl首先用以指稱維也納學派的哲學思想。後來這一名稱也包括了其他分析哲學的形式,把繼承羅素(Russell)、摩爾(Moore)、維地根斯坦(Wittgenstein)在劍橋大學所倡導的分析哲學的弟子們的思想,以及一派青年在牛津大學提倡的語文分析運動的主張,也稱為邏輯實證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