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春秋齊國的慶舍極為寵愛家臣盧蒲癸,甚至將女兒許配給他。但慶氏與盧蒲氏都姓姜,所以有人問盧蒲癸說:「男女結婚應該分辨是否同姓,你怎麼會完全不迴避同宗的女子呢?」他則回答:「同宗的人既不迴避我,我何必要迴避他呢?這就像賦詩明志時,可以斷章取義,我只取我所需要的,哪還知道甚麼同宗呢?」盧蒲癸所謂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指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在外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常會截取既有詩篇中一部分的句義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
|
意義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和」(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原則,清楚地講解說明教材內容,幫助學生分辨新舊知識的異同,進而建立整合性的知識整體。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意義學習理論英文關鍵字: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參考資料黃政傑著。教學原理,2011年初版,頁34-36,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
羅生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名的日本電影。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主演,取材於日本大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籔中〉,於西元一九五○年改編成電影。曾獲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羅生門」原指宮城外廓的正門。片中利用一樁謀殺案的當事人及目擊者對案情的不同敘述,來分析人性,充滿了懸疑及不信任的氣氛。後常借用來比喻對同一件事,因立場不同而說出不同事實的歧異情形。如:「法院常常上演羅生門,分辨實情得靠法官的智慧。」「警方說是單獨行動,憲兵說曾知會轄區,各說各話,演成羅生門。」
|
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區別、分辨。《莊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
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分辨、判定。如:「評騭是非」。
|
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蟲結繭的時間長達2~3天,一粒完整的繭共分為內、外兩層。蛹的體色都為黃褐色,蛹側面有明顯的眼狀氣孔。分辨雌雄除分辨體型外(雌大雄小),雌蛹在腹部第8節的腹面可以看到x型線縫,而雄蛹於第九節腹面紙具有褐色小點。(註2) 成蟲期幼蟲結繭後,大約10-15天,蛹就會準備羽化,成熟的蛹先在繭裡羽化成蛾後,等待在破繭而出,破繭而出的蛾不吃東西,但會快速地吸引雄性前來交配,而雄性蛾在交配不久後,便會死亡。(註2) 蠶絲被-桑蠶蛾桑蠶蛾這種蛾類並不會飛,身體呈現...
|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
盤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袁宏《後漢記.卷一六》俄而詡1>遷朝歌長,時朝歌多盜賊,連年不解,親舊皆勞弔2>之,曰:「得朝歌何哀也!」詡笑曰:「難者不避,易者必從,臣之節也。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3>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注解〕
(1) 詡:音ㄒㄩˇ,即虞詡,生卒年不詳,東漢陳國武平人,字升卿。少有才幹,安帝永初中為鄧隲所惡,由郎中遷朝歌長,有治聲。累遷尚書僕射,數忤權貴,順帝永和初以尚書令去官,卒。
(2) 勞弔:慰問。勞,音ㄌㄠˋ。
(3) 別:區分、分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司馬彪《續漢書》(據《藝文類聚.卷五○.職官部六.令長》引)、《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
|
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宮」。
|
混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擾亂觀念、事物,使人無法分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布散謠言,混淆是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