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41.89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勵精圖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憤圖強,力求有所作為。《元史.卷一三六.拜住傳》:「英宗倚之,相與勵精圖治。」《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神宗天子勵精圖治,聞王安石之賢,特召為翰林學士。」也作「厲精圖治」。
主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現代公文中的一項,用於說明行文的主要意旨。[例]公文的寫作要點,主旨一欄為全文的重心,文字應力求具體扼要。
加油添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任意增添情節,誇大渲染事情的內容。[例]新聞報導應力求真實,任意加油添醋只會混淆大眾視聽。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馬虎,不力求完善美備。語本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後亦用「因陋就簡」比喻因循或遷就簡陋的現實環境去做事。
自求多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靠自己的能力求取福祿。《詩經.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汲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樣子。《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自卑情結:人們可能對自己某一方面有不滿的感覺,但這是正常的現象,自己認為不滿意,正好可以激發努力求進步的動機。形成自卑感的因素很多,童年經驗、身體缺陷、能力不足等,都可能產生自卑感。但個體會產生補償作用,可是若補償不當,即可能形成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有自卑情結者,可能有兩種行為反應,一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而不敢面對現實,形成退縮反應,另一種是極度努力尋求另一方面的滿足,來藉以掩飾自卑感,稱之為過度補償。4.生活型態:指足以彰顯個人存在的所有課題,如個人生活的基本方向或個人人格等。克服...
知難行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重要學說之一。旨在破除「知之非艱,行之維艱」的舊說,從而袪除坐而言不能起而行之苟且偷惰的積習,勉勵國人篤實力行,奮鬥不懈。認為除了努力求知外,更應從力行中求真知,如此才能解決知難的問題。也稱為「行易知難」。
完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滿,完全沒有殘缺、遺漏。[例]問答題的作答應力求完整,才能獲得高分。
將功贖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功勛,以抵消所犯的罪過。[例]他賣力求表現,希望能將功贖罪,彌補上次的無心之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