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奮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振奮精神,努力上。如:「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肯奮發上,終能有所成就。」
社會重建課程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重建論課程趨崛起於美國的一九三○年至一九五○年代,代表的學者有杜威(John Dewey)、克伯屈(W.H. Kilpatrick)、康茲(George S. Counts)、魯格(Harold O.Rugg)、霍布金斯(L.Thomas Hopkins)、布拉彌德(Theodore Brameld)等人。其淵源可以溯自十九世紀的初期社會主義和烏托邦觀念,且拜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之賜,使此派學說得以建立其陣營。在康茲一九三二年發表的一篇〔學校敢建立一套新社會秩序嗎?〕(Dare the Schools Build a New Social Order?)文章中,便認為,教育是當時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上,常用的各種試題反應模式,都有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假設測驗中的各個試題都測驗到同一種共同的能力或潛在特質;這種單一能力或單一潛在特質(因素)必須包含在測驗試題裡的假設,便是「單度假設」 (unidimensionality assumption)。   事實上,在實際的測驗情境裡,考生(或受試者)在測驗上的表現情形,很少是純粹受到單一種因素的影響,其他因素如:成就動機、考試焦慮、應試技巧及人格特質等,也都會影響到測驗的結果。因此,試題反應理論中對測驗必須具有單度因素的基本看法,認為只要該測驗具有能夠影響測驗結果的「單一主要成分或因素」 (one major dominant c...
余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IRT)及其應用。台北:心理。
行為主義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主義取(Behavioral approach)目錄1 主要論點2 操作制約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主要論點二十世紀前半期的學習理論可說是行為主義。行為取的學習論主張個體的行為改變,可由刺激與反應的關係與以說明,並可藉實驗的方式驗證假設。行為取的主要論點有帕瓦洛夫(I. Pavlov)的古典制約論,桑代克(E.L. Thorndike)的學習律,及史金納(B...
聲背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重虛名而不求實學或只重傳聞而不求事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近,聲背實。」
日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菊科日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卵圓形,夏日開花,頭狀花序單一頂生或腋生,徑十至三十公分,舌狀小花黃色;花序常朝太陽,種子可食,並可榨油。也稱為「葵花」、「朝陽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面對、朝。[例]我空閒的時候,總愛面窗外,尋找創作的靈感。
2.方面、角度。[例]這篇報導突顯出近年臺灣在科技、經濟與環保三個面的發展特色。
心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理學上指使物體沿著圓周或曲線運動所需指圓心的力,即物體轉彎時所需的力。轉彎越急,圓周半徑越小,所需的心力越大。
2.比喻成員環繞某一組織或中心的凝聚力量。如:「這次活動的目的是加強黨員的心力。」
無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到之處,無人可相與抗衡。形容力量強大,銳不可擋。《晉書.卷一○○.蘇峻傳》:「峻狡黠有智力,其徒黨驍勇,所無敵。」《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咱有天賜桑門劍一口,所無敵,何況更有五百人相從,何事不濟?」
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驗是用來測量個體在一般或特定領域的潛在能力的標準化測驗,有三種類型:第一,普通性測驗用來測量個體在一般領域的語文、數理、空間知覺、抽象思考等認知能力,非常接近一般所謂的智力測驗。第二,特殊性測驗通常針對某一種特定領域的潛在能力進行測量,如機械性測驗、美術性測驗、音樂性測驗等。第三,多元性測驗同時評量多個特定領域的潛在能力。在學校教育與生涯輔導中,常用來評估學習潛能;在人力資源管理當中也經常作為甄選取才的評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