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77.3565 ms
共 19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應俱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有的一切都很齊全。《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那桌子上調和作料,一應俱全。」
|
應運而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命或時勢而降生。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大哉神聖,與時回薄,應運而生,繼天而作。」《紅樓夢》第二回:「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也作「應運而起」、「應運而出」。
|
閃光燈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閃光燈效應 (flashbulb effect)1.1 意義1.2 舉例1.3 教育上的應用1.4 參考書目1.5 關鍵字 閃光燈效應 (flashbulb effect) 意義指對引人感到震撼的事件,容易讓人留下深刻之記憶。而在閃光燈效應之下所產生的深刻記憶,稱為閃光燈記憶 (Flashbul...
|
裡應外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面圍攻,裡面接應。裡外相互配合。元.無名氏《雲臺門》第三折:「再請陳州太守馬援,并太行郅惲等,選日裡應外合,若破了巨無霸,便得漢室中興也。」《平妖傳》第七回:「夜間裡應外合,明火執杖,打劫了若干東西去。」也作「裡勾外連」、「外合裡應」。
|
應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言語間的酬答。《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三國演義》第九八回:「恪字元遜,身長七尺,極聰明,善應對,權甚愛之。」也作「應答」。
2.對付。《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姊夫與家老小,且往鄰村閃避,咱在此應對他不妨。」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這裡高聲叫有賊,慌走到街裡,又無一個巡軍捷譏,著誰來共咱應對。」
|
答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聲回答。《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劉官人打門,他那裡便聽見?敲了半晌,方纔知覺,答應一聲:『來了!』起身開了門。」《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兒立起身來答應了一聲,方接過了戲單。」
2.對答、應付。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那禮節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說起詩詞歌賦來,怎生答應。」《水滸傳》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後父母官問時,保正也好答應。」
3.允許、同意。《老殘遊記》第一九回:「吳二浪子說:『再賭一場,一統算帳。』大家不答應。」《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機會,又訛了人家一千銀子,答應替他想法,包打贏官司。」
4.感應。漢.蔡邕〈伯夷叔齊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答應。」
5.聽候使喚、伺候。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漢最殷勤,答應在白門,謹遵老母命,持言見大人。」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兀那樓下有聰明伶俐的,著一個上樓去,答應元帥。」《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寧國府及賈赦那宅兩處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個小太監答應。」
6.清時宮女有答應之稱,位在貴人之下,僅供使令。見《稱謂錄.卷一○.列宮.常在答應》。
|
符應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應理論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教育與經濟制度之相互對應關係,此理論批判當代社會偏袒資本主義,運用教育制度而再製資本主義的人力資本與社會階層,以完成資本主義的階級統治。
對於教育與經濟制度間的關係,歷來學者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其中一種觀點認為教育的價值是內在的,目的是促進個體的生長與經驗的改造,而非未來職業角色的預備,亦不須服務於經濟制度。但是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工具,它的功能必須充分滿足經濟與政治的需求,並應隨經濟成長與社會變遷而調整目標。因此學校所陶冶的知能、態度與人格,無非是為了培養合格的人力資本。這種論點已蘊含了「符應」的概念,意指學校教育的內容必須「符應」就業市場的... |
自我應驗預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目錄1 期望理論定義2 起源3 應用4 後續研究進展5 中英文關鍵字6 參考書目 期望理論定義係指一個人對於他人的期望,往往成為被期望的人自我實現的預言,亦即一個人期望他人成功,他人就會成功,相反的期望他人失敗,他人就會失敗,故稱之為期望理論,又稱為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起源由莫頓(R...
|
供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錢財或物品供人需要。如:「父母辛勤工作,只為供應子女生活所需,使其不虞匱乏。」也作「供給」。
伺候、侍奉。元.關漢卿《金線池》第四折:「你在我衙門裡供應多年,也算的個積年了,豈不知衙門法度?」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