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花獻佛」這句成語原來的意思是:向人借花去獻給佛。在《過去現在因果經》中記載,有一位名為善慧的婆羅門弟子,參訪蓮花城途中,聽說燃燈佛即將到蓮花城說法,想以鮮花供養燃燈佛,但是蓮花城國王已先一步將城中所有鮮花都收來供養燃燈佛。善慧尋遍全城,正在懊惱的時候,有個年輕的婢女走過。她懷裡藏著插有七枝青蓮花的瓶子,因為善慧求花的至誠感天,竟使那青蓮花躍出瓶外,善慧看到,懇切地要求將花賣給他。婢女受到善慧誠心所感,答應給他五朵青蓮花,另外兩朵則託善慧幫她拿去獻佛,為自己積功德,並要善慧答應,在他未得道之前,兩人生生世世結為夫妻。在善慧將花獻給燃燈佛後,燃燈佛告訴他日後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而借花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回應、酬答。《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荀子.宥坐》:「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夠。如:「你可以走了。」《詩經.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漢.王充《論衡.率性》:「人之性,善可變為惡,惡可變為善。」
矯揉造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矯揉造作」是刻意地人工施為與雕琢。可用於形容裝腔作勢、刻意做作的態度。此語見於朱子的《孟子集注.離婁下》。孟子原文是:「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意思是說天下人推求萬物的本性,都是從過往陳跡著手,循自然之勢而解。朱子對此的闡釋則是:性,本為萬物生而固有,若往前推求,必然有跡可尋且容易發現。又所謂的「故」當是自然而有,就像人生而為善、水順流而下一樣自然,「非有所矯揉造作而然者」。也就是說過往的陳跡必然是自然的,不會是刻意造作而成。「矯揉造作」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形容刻意地人工施為與雕琢;後亦用於人的態度上,形容裝腔作勢、刻意做作。
魑魅魍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魑魅,山中精怪。魍魎,水中怪物。魑魅魍魎指傳說中的鬼怪。後亦用以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恪傳》:「藜蓧稂莠,化為善草。魑魅魍魎,更成虎士。」《西遊記》第一一回:「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迴之下,各進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常道。如:「天經地義」、「離經叛道」。《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莊子.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起床、離開床鋪。如:「早睡早起」。《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朱子語類.卷一六.大學.傳六章釋誠意》:「論他個,又卻只是見錯,故以不善為善,而不自知耳。其與知不至而自欺者,固是『五十步笑百步』,然卻又別。」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有嚴正、高貴的意思,所以雅樂亦即正樂,有別於民間歌謠。大雅是用於朝會的樂歌,小雅則是用於宴饗的樂歌。〈桑柔〉一詩相傳是周大夫芮伯所作,指責周厲王親近小人,施行暴政,以至於是非顛倒,民風敗壞,招來外侮,禍國殃民。本段乃作者自傷其處境之語,他感嘆的說道:「看啊!那樹林裡的鹿群,是多麼的友愛而快樂。我卻不然,朋友之間,不僅無法相勉為善,還互相猜忌。人們不是常說『前後都無路可走』,我現在就是這樣的處境啊!」後來「進退維谷」被用來形容前進後退都無路可走的處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受用、擁有。如:「享譽」、「坐享其成」、「有福同享」。《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