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26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的義理與宗旨。[例]任何宗教的教義,都是勸人為善的。
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餘的心力。[例]只要行有餘力,他就會為善助人。
同船濟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舟共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同舟共濟」原作「同舟而濟」。《孫子.九地》曾說到用兵要如「率然」。「率然」是生活在會稽常山的大蛇,如果攻擊牠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攻擊牠的尾巴,頭部就來救應;攻擊牠的腰部,頭尾都會一起來救應。孫子認為善於用兵作戰的,指揮軍隊,也可以用這樣的做法。像吳、越兩國的人,一直是世仇,但是當他們同坐一條船,在遇到風雨的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地度過難關。後來「同舟共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在古籍文獻裡,也另有類似的詞語,《鄧析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
佐饔得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協助烹調的人也嘗到美食。語本《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嘗焉,佐鬥者傷焉。」三國吳.韋昭.注:「饔,烹煎之官也。」後用以比喻助人行善,自己也會得到善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王子晉云:『佐饔得嘗,佐鬥得傷。』此言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舍己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自己的意見或利益,而尊從他人。《書經.大禹謨》:「稽于眾,舍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也作「捨己就人」、「捨己從人」。
杯水輿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不了不仁的事物,反而助長它們的氣燄,最後還會弄到自己被滅亡。孟子這段話的意思,就好像我們今天有一些為善的人,只注意到善名,並沒有真心誠意要去行善,於是對於不善的事情,就會說:「我也盡到行善的一份心了,但是因為社會上壞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我也沒有辦法。」本來善絕對可以勝惡,邪絕難勝正,但是假如社會上充斥了太多虛浮的善,善就會微弱到只剩一杯水的力量,邪惡的勢力當然會越來越大,最後是不是就會反過來,把善的勢力給取代了呢?由此看來,孟子「杯水車薪」的比喻是很具警惕意義的。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
性善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的人性學說主張。認為人初生之始,本性即為善
作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為善
竺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七部。 思想觀點竺道生最有影響的思想就是佛性論,和以此為依據的頓悟論。 評價道生把佛陀一代的教法分為善淨法輪、方便法輪、真實法輪、無餘法輪,世稱“生公四輪”。這四種法輪,與慧觀的「二教五時」,同為後世判教的淵源,貢獻頗大。 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baike.baidu.com/view/15034.htm
善誘循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循循善誘」。見「循循善誘」條。01.宋.朱熹〈讀蘇氏紀年〉:「觀夫子之與顏淵言至於終日,而顏淵歎之,以為善誘循循,博文約禮,則聖人之所以教人,有始有卒,蓋亦可見,但不躐等而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