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回溯性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探索病因的流行病學方法。其方式是從現存的資料中,找到以前的暴露經驗,來和目前疾病發生的情形進行探討。其暴露和發病情形都在研究開始以前,所以較經濟省時,可以避免研究時間上的限制。以前曾以「回溯性研究法」的名稱用來代替「病例對照研究法」(case-control study),但此種用法無法表明研究執行時期與研究事件發生時間的前後關係,所以現在較少採用回溯法的名稱,而用病例對照研究法稱之。(參見『病例對照研究法』,case-control study)。
|
研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誦讀。《聊齋志異.卷七.胡四娘》:「群公子鄙不與同食,僕婢咸揶揄焉。生默默不較短長,研讀甚苦。」
|
比較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較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是社會科學經常運用研究方法。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是人類認知、區別和確定事物異同關係的最常用的方法。比較研究法現已廣泛運用於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教育學與圖書資訊學研究中,比較研究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比較研究依據《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辭典》之解釋為: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吳文侃、楊漢青主編的《比較教育學》認為:比較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教育制度或實踐進行比較研究,找出各國教育的特殊規律和普遍規律的方法。綜上所述,比較研究可界定為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連的事物進行研究,尋找...
王梅玲(2005)。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臺北市:文華。林清江(1994)。比較教育。臺北市:五南。百度百科(2012)。比較研究。上網日期2012年4月25日,檢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023989.htm。Collings, Dorothy G. (1977). 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 In Kent, A & Lancour, H., Encycloopedia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U.S.New York : Marcel Dekker,p493.Bereday,G...
|
研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擬訂。如:「研擬章程」。
|
敘事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事(narrative)又稱敘說,是人類思考和組織知識的基本方法,我們常以敘事方式進行思考、表達、溝通並理解人類與事件。我們生活在故事裡,故事像文化事件,它表達或再現文化本身。而說故事、聽故事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經由敘事提供人類彼此理解溝通的脈絡,並由經驗的反覆累積,瞭解我們所處世界。而一個好的敘事應包括背景(setting)、角色(character)及情節(plot)要素。
敘事研究或敘事探究(narrative research或narrative inquiry)是應用故事描述人類經驗和行動的探究方式,是一種對生活經驗方式瞭解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是詮釋論觀點下... |
教師即研究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所謂「教師即研究者」是指學校教師將教學本身視同「實驗」的過程,將「教室視為課程實驗室」,並將「課程」當作是一種「研究假設」,強調學校教師具備反省批判能力以考驗並鑑定課程教學實驗的測試結果。這種課程發展是不同於要求學校教師必須將外來的成套課程規範要求,轉化為與外來的課程規範要求一致的教學實務之「課程實施」。「課程」是界定...
|
學術研究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研究費依據〔全國軍公教人員待遇支給辦法〕,係屬教師工作津貼之一項。我國對公教人員待遇向採「公教人員待遇一致」原則,各級學校教師之待遇,無論給與項目、數額,原均與同薪級之一般公務員相同。民國五十九年(1970)七月全國軍公教人員待遇調整,因考慮教師身負教育重任,且教學工作繁重,乃改給領教育人員專業補助費。惟經調整後雖較一般公務員為高,但仍低於各專業人員之專業補助費。教育部基於名實相副,及尊師重道之精神,復將專業補助費改稱學術研究費,以改善教師之待遇。
自民國五十九年七月起,大專教師之學術研究費調為:教授月支二千元(原支一千七百元),副教授月支一千六百元(原支一千三百元),講... |
教育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研究法」係從事教育研究所採用的一套有系統的程序或步驟。由於教育研究係屬於社會科學研究的一支,故而所使用的研究法具有許多限制與困難。為使教育研究達到科學研究的水準,教育學者大都遵循杜威(John Dewey)的「思維術」約五個思考步驟,並擴充為下列幾個步驟:
1.選定問題:尋找問題時可從有關教育理論中推演,從教育實際工作中尋找,從過去研究中發現或從專家的建議中獲得。無論從何處找問題,教育研究者必須考慮問題是否重要而值得研究,是否易於付諸實施或是否符合個人的能力和興趣等。 2.評介有關文獻:在選擇研究問題之前,最好先評介有關文獻,尤其從有關教育理論中推演問題或... |
研究典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典範」指採用典範概念從事研究或分析問題與文獻。例如一九七五年的波普(J.A. Popp)、一九七八年奇格勒(R.L. Zigler)與波普克維茲(Th. S. Popkewitz)等人均曾採用典範概念從事教育理論類型之分析。
「典範」一詞曾見於一九六二年孔恩(Thomas Kuhn, 1922~1996)之〔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書。孔恩所稱之典範指一套建構科學理論之形上信念。孔恩所稱之科學革命即指後一典範為前一典範之修補。每種眾所認可之科學革命背後有其一套信念模式。當另一種於此典範科學無法認... |
縱貫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縱貫研究法就是對相同的個人或團體,在其不同的年齡或發展階段,連續觀察其發展情形。例如,要探討兒童道德觀念在六歲到十歲的發展情況,研究者必須抽取一組六歲兒童,給予道德觀念的測量,並等到這些兒童七歲時,再給予測量一次,如此連續進行五年的測量,直到十歲為止。
由於縱貫研究法是以固定研究對象作長期的追蹤探討,所以它具有下列優點:(1)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的連續性;(2)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的穩定性;(3)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過程中陡增或高原現象;以及(4)可以探討個體或團體發展中早期經驗對後期行為發展的影響。雖然縱貫研究法擁有許多優點,但它仍有其限制。大致來說,它有下列缺點:(...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