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微如縐紗般的波。《儒林外史》第三○回:「軒窗四起,一轉都是湖水圍繞,微微有點薰風,吹得波如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岩(Serpentinite) 蛇岩由蛇石礦物組成含少許雜質,即有其他礦物混合於其中。蛇岩常為緻密狀,無光彩至臘狀光澤,斷口平滑至多片狀。質軟、刀易刻傷之,如雜有矽石,則較硬。顏色普通多為黃綠色,有時為黃、黃褐.紅褐及暗綠至黑色。在平滑面上,岩石有滑感,此與滑石片岩相似,惟後者硬度甚低。 蛇岩中常殘留有其他鎂質矽酸鹽,如橄欖石、輝石、普通角閃石等。蛇石就是由這些礦物變質而成。斑點狀,具有金屬光澤的磁鐵礦、鉻鐵礦亦常有之。其中常含少量之鉑及含鎳礦物,因而成為次生鉑礦床及鎳礦床之源岩,蛇岩中常有其他次生礦物,如綠泥石 (鉻綠泥石)、滑石、及菱鎂礦等。蛇岩大都為塊狀,少許為片狀。若...
枯球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手指尖內側表面的凸。自出生即已定形,成長時雖痕變粗,距加大,然其形態特徵,至死不變;且其路人各不同,與物相觸又會留下痕跡,故可作為個人身分與犯罪鑑識的重要依據。
小白毒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白毒蛾 Orgyia postica (Walker, 1855) 又稱棉古毒蛾或灰帶毒蛾。幼蟲俗稱刺毛蟲。成蟲雌雄異型,雄蛾觸角發達,體色灰褐色,前後翅褐色,前翅具黑色波,中央有灰白色帶,中室頂斑黑色,後翅無。雌蛾翅極度退化,軀體覆有灰褐色或淡黃色毛。 幼蟲食性甚雜,已記錄可取食之植物約七十種以上,包括多種蔬菜、果樹、林木和花卉等。雌蛾不具飛行能力,羽化後棲於繭上,散發性費洛蒙吸引雄蛾前來交配。雌蛾於交配後產卵於繭上,約有數百粒。卵米白色,球型。初齡幼蟲會群聚,啃食葉肉,並藉絲線靠風力散播;終齡幼蟲頭部紅色,體色褐色,各體節除腹部第1-2節體側具白色毛束外,背側及兩側均有褐色長毛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機氮殺菌劑。3-Hydroxy-5-meth-ylisoxazole。C4H5NO2。1970年日本三共公司出品,無色針狀結晶固體,熔點86-87℃,略溶於水,易溶於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中,在酸及鹼中安定,無刺激性。急性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白鼠3,909-4,678mg/kg,小白鼠828mg/kg,魚毒TLM(中間耐受限量)(48小時)165ppm(鯉魚)。常用為土壤殺菌劑,對有機水銀劑及五氯硝苯防治困難之Fusarium、Phthium、Rhizoctonia等土壤病菌有效,安定性良好,並有促進作物生育的傾向,在室內殺菌效果弱,但土壤中效果優良。對水稻枯病有效,並對稻苗具有...
瑞氏海豚(花海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rampus griseus (G. Cuvier, 1812)
出生時體長1.2~l.5公尺,成體3~4公尺。『花』海豚顧名思義身上有許多白色條,大多是其他同種個體留下的齒痕,有的是與烏賊纏鬥所留下的圓形吸盤疤痕,但幼體則沒有這些花;這些不同的刮痕與深淺差異體色是最好的個體辨識。體態粗狀,頭鈍圓,額隆處有一道明顯縱凹溝。通常無上頜齒,下頜有2~7對釘狀牙齒,年老個體牙齒磨損嚴重,甚至掉光。
在全世界分布很廣,由溫帶跨至熱帶,深洋至大陸棚。在台灣東海岸常見,其分布水域之水深以300至1,000公尺較多。
每群25至數百隻,偶與其他種類同游;攝食魷魚及甲殼類。海上行為包括胸鰭及尾鰭拍水或浮窺,同一群動作當整齊一致。個性沉穩,躍身擊浪較少。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0977--鯨目(Order Cetacea)
T0000000983--齒鯨亞目(Suborder Odontoceti)
T0000000988--海豚科(Family Delphin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案的彩。如:「這批瓷器的圖,在在表現出晚唐的風格。」
饕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飾。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其特徵是僅雕有動物的顏面,圓眼突出,常以浮雕出的扉棱為顏面的鼻,並作卷曲的眉和耳。多襯以雲雷。西周後期以後逐漸失去主題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作器耳或器足的飾。也稱為「獸面」。
疊波蓋刺魚(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Cuvier, 1831)
體卵型;吻短鈍;口小;生長過程其體色及花的變化大,在稚魚的體側有藍厎鑲半月狀的白,慢慢地,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藍點而體色也變成金褐色;體型大,體長可達40公分。此魚在非洲東部曾因其尾巴上有似阿拉伯文的字跡,被疑為阿拉伯神的化身,轟動一時,由一文不值而變成身價百倍。
西太平洋、印度──太平洋區海域。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魚類,在幼魚期生活於潮間帶而後漸漸移居5~30公尺處,甚至成魚期則遠離礁區。喜食海綿、海藻、蝦、蟹、貝。
飼養於水族箱供觀賞用,其成魚體厚肉多亦可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