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籽、橡實、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們努力獲得足夠的食物,從而有空閒時間來磨製石器和燒制陶器。 日本的繩時期約自公元前9000年前開始,而且至少持續公元前300年。在日本早期歷史中,這是第一個,也是為時最長的文化。所謂「繩」的意思是指「繩索般的花」。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日本人首先在製作的陶器上繪製繩
豆娘魚(五線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budefduf vaigiensis (Quoy & Gaimard, 1825)
本種魚體側有4~5條寬黑橫帶,與六線豆娘魚(A. sexfasciatus)形態相似,但本種魚的體背偏黃,尾鰭上下葉也沒有明顯黑帶容易分辨。背鰭棘13,軟條11~14,臀鰭2,軟條11~13,胸鰭軟條16~20,側線鱗19~23,鰓耙23~33,體高為標準體長之1.5~1.8。
全球性分布,從紅海、東非到薩摩亞及馬奎薩斯島,水深1~20公尺,在潮池中亦常見,本屬魚全球約有19種,台灣產7種。
本種魚多半棲息在岩礁岸之淺水域,但其分布範圍較寬,可生活在離岸較遠及較深的水域內,晝間則三五成群或成大群在水層中覓食浮游動物,亦可以底藻、蝦蟹為食。
煮湯食之,味頗佳。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雙線條天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雙斜天蛾,身體褐色,胸背板兩側各有一條細白線,胸腹部中央有一條白線,前翅褐色,二分頂角的灰白色斜兩側各有一條黑帶,內側黑帶越往後緣越粗寬,後翅褐色,後翅基部淺褐色或偏白,後翅臀角有一條帶延伸到翅基部,於中國、台灣、韓國、日本、印尼、中南半島、印度、緬甸、馬來半島、新幾內亞有分布,幼蟲墨綠色或黑色,側線上有多對黃色或橘色假眼斑,幼蟲食草為鳳仙花。
蓋刺魚(帝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macanthus imperator (Bloch, 1787)
體長卵型,吻鈍;幼魚具藍體色而鑲白,在尾柄部形成多個白色同心環;成魚則體側具10~25條略後上斜的黃色縱帶;胸鰭基部有一長形黑斑;體長可達40公分。
台灣、菲律賓、印度──太平洋區。
棲息於珊瑚礁地帶約水深1~25公尺處,成魚是海水觀賞魚中,最引人入勝者,在水族箱裝飾品的襯托下,其游姿予人一種高貴的感覺,因此早期的德國海洋水族專家給予皇帝魚(Kaisersische)的雅號。體色隨著成長而變化萬千。
供觀賞,為高貴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斑竹鯊或狗鮫(狗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illoscyllium punctatum (Müller et Henle, 1838)
軀幹及尾部較修長;吻端圓;體側不具隆脊。背鰭大型且呈較尖銳之大三角形,稍大於腹鰭;第一背鰭起點較前,在腹鰭基底前1/2處;臀鰭起點在第二背鰭後角稍後方,起點至後角之長稍短於尾鰭下葉起點至後緣缺刻之長。成魚體色深棕,通常不具體斑,但仔魚時具橫向之淡黑色斑點。
本種於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中國大陸、日本、菲律賓、澳洲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於台東、東港、高雄沿近海域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種類,只知其為近岸底棲性種類,卵生,其餘相關之生態習性資料仍不得而知。最大漁獲體長約95公分。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竹鯊科或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Heterodontus japonicus (Maclay et Macleay, 1884)
上眼眶隆棘低,眼後往下方傾斜的角度不明顯;上下頜後方臼齒皆呈圓形;體背中線不具隆棘。第一背鰭起點與胸鰭起點相對;臀鰭基底長之2倍約等於由臀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體色淡棕,具深棕色之鞍狀斑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之日本外海、韓國、中國大陸沿近海域。臺灣地區北部海域偶而回以漁獲。
經常出現於溫帶大陸棚水域,棲息水深6~37公尺,底棲性,喜棲息於多岩礁及海藻覆蓋的海底,游泳速度緩慢,經常是利用胸鰭及腹鰭在海底如步行般的移動。卵生,經常將螺旋狀的卵筴產於石縫中或纏於大型海藻上,每次產卵2枚,產卵季節在3~9月,3、4月是盛產期,孵化期則約為1年。
可由底拖網或底延繩釣所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虎鯊目或異齒鮫目(Order Heterodontiformes)
虎鯊科或異齒鮫科(Family Heterodontidae),Bullhead Sharks, Horn Sharks, or Port Jackson Sharks
黃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粉蝶,軀體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或黃色。雄蝶前翅背面底色黃色,前翅外側黑褐色,內有一列黃色小。中室端有一黑褐色斑點。後翅有灰色鱗散佈,外緣有一列黑褐色小,中室端有一橙紅色斑點。腹面底色黃色,前翅沿外緣內側有一列黑褐色斑點,中室端也有一黑褐色斑點。後翅外側有紅褐色小點排成弧形。中室端有兩枚白色斑點。雌蝶分為黃色型及白色型兩型,黃色型斑色彩類似雄蝶,白色型翅底色為白色。
海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間差異非常大,但體色都傾向於隨年齡而變淡:成年的瑞氏海豚體色可能變得跟白鯨一樣白,或和領航鯨一樣深。瑞氏海豚有時會與數種其他的海豚或領航鯨形成混合的群隊。別名:花海豚(舊稱)、灰海豚、白頭花海豚、灰格蘭布氏海豚、格蘭布海豚。
胡椒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7-11+1+17-19。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4-58。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I,軟條數18-20;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略內凹或幾近截平。幼魚體具多條水平至微斜向的暗褐色帶,隨著成長,體於胸鰭上方之背側具密集之暗褐色斜帶,斜帶下方具小暗斑。各鰭為鮮黃色,背、臀及尾鰭具暗褐色斑點且具黑緣;胸鰭基部上下部紅色;腹鰭外側紅色。唇部黃色,口緣紅色。以前所記...
龍冠鳳玉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