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俑:音ㄩㄥˇ,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通常為木製或泥製。 (5) 無後:沒有後嗣。 (6) 斯民:這些人民。斯,這。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6) 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參考資料〕 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據《豫章先生文集.卷三○》引)范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沈著,極近晉宋人書。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稱文正公書與〈樂毅論〉同法。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於車轅前端的橫木。《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七.莊子音義中》:「衡,轅前橫木,縛軛者也。」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文字禪」的主導者,他反對把禪與語言文字割裂開來,主張「借言以顯無言」,即通過語言文字和研究禪宗經典而習禪、教禪。《石門文字禪》輯錄的便是他的詩、偈、書、序等,其中〈舫齋記〉所記為李德孚之事。李德孚是位很有才華的人,於金陵(即今南京市及江寧縣地)任官職時,在官舍東邊建造了數間相連書房,由兩側看來彷彿是在船中,故名曰「舫齋」。有個客人參觀後說:「說你是個隱居之士,但卻又講究忠義,有功名之圖;說不是呢,卻又放情於山水,優游於典籍,不像一般作官的人。」德孚聽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
閉門造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門造車」是說關起門來,按照一定的規格在家裡製造車子,原用來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則行事,可見於佛教經典《祖堂集》。《祖堂集》是一部禪宗史錄,上溯古代七佛,下至南唐各禪宗宗師及其講法精要,共錄二百五十六佛祖禪師。其中第二○卷中講述了成佛的必要條件。佛教中有一佛二菩薩的說法,一佛代表的是存於自性中的佛身,二菩薩代表的是欲證成佛身所需的條件。就其代表人物來說,一佛是釋迦牟尼佛,二菩薩分別指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修行。透過智慧開悟後,還須勤於修行,才能使本就存有的佛性透顯出來。未證成佛身時,即為三者未能融合,此時一佛二菩薩似乎是三個個體;當證成佛身時,三者則合為一體。欲修行...
精粹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ein,2004;黃政傑,2000):永恆主義者注重古典學科,精粹主義者更願意納入現代學科。偉大的經典不只有永恆的真理,精粹主義者認為閱讀經典是因為經典有使我們適應現實的道理,吸收了某部份進步主義的觀點。精粹主義論者認為社會文化遺產中有精有蕪,而精緻的、具有真正的價值者,並不隨時間的消逝而湮滅,反而會因時間的久遠而愈能顯出其真切的意義來,那才有延續的意義。永恆主義者較重視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一種語言文字,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字,使人易於瞭解。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釋詁》:「譯,見也。」疏證:「見者,著見之義,謂傳宣言語使相通曉也。」唐.白居易〈蘇州重元寺法華院石壁經碑文〉:「以華言唐文譯刻釋氏經典,自經品眾佛號以降字加金焉。」
因材施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孔子1>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語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編織。《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八.莊子音義下》:「緯,織也。蕭,荻蒿也。織蕭以為畚而賣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