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93 ms
共 10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破邪顯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三論宗的思想。三論宗闡說佛法時,因否定實有,所以對一切承認實有的學說都採取批判的立場。認為批判指摘異說的荒謬,即是顯示真理。
|
避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開妖邪。如:「多數的中國人認為玉可以避邪。」
|
邪魔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妨害正道的邪說和教派。語出《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後比喻妖魔鬼怪。元.無名氏《神奴兒》第四折:「你將金錢銀紙快安排,邪魔外道當攔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過來。」後亦比喻異端邪說或不正當的行徑。《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麼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也作「邪門外道」。
|
邪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正。《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
邪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正當的念頭。如:「從小父母親就教導我們,心胸必須坦蕩,不能有半點邪念。」
|
邪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妖魔。《西遊記》第一八回:「也不曉得有甚麼鬼祟魍魎,邪魔作耗。」《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見了什麼邪魔?不然為什麼一個人在這裡發獃?」也作「邪魅」。
2.惡人。如:「他是個壞事做盡的大邪魔,你可不要接近他。」
|
無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史記.卷八七.李斯傳》:「臣無邪則天下安,天下安則主嚴尊。」
|
奸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奸詐邪惡的人。《三國演義》第一○一回:「今若內有奸邪,臣安能討賊乎?」也作「姦邪」。
2.奸詐邪惡。《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惟李承之見安石雙眼多白,謂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亂天下。」也作「姦邪」。
|
異端邪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於正統思想的學說、主張。宋.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第一道〉:「臣不意異端邪說惑誤陛下,至於如此。」《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孟子之功,在指出五性之端,使異端邪說,無從置喙。」也作「邪說異端」。
|
姦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奸詐邪惡的人。《管子.形勢解》:「故姦邪日多,而人主愈蔽。」也作「奸邪」。
2.奸詐邪惡。《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姦邪不容,皆務貞良。」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至於姦邪小人,雖惡其害己仇而疾之者,莫不斂衽變色,咨嗟太息,或至於流涕也。」也作「奸邪」。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