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59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所向無敵、勢不可檔、迎刃而解 相反詞 步履維艱、一波三折 5.例句 他率軍攻敵,勢如破竹,不出兩個月就收復失土...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瀉千里」意思是水勢奔流直下,通暢無阻。詞目中的「瀉」,即有水勢向下急流之意,所以會用「奔瀉」、「傾瀉」來形容水勢。當水勢極大時,水流就可以綿延而暢通無阻。在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中,看到詩人用「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對」來形容他與從弟二人分處兩地,雖僅一江之隔,卻彷彿有千里相對之遙。正因長江自穿過三峽後,即一路宣瀉而下,詩人用「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來形容滾滾長江,暢行無阻地奔流千里到東海,所以詩人眼前的形單影隻,藉滔滔而下的東逝水實景,發抒因山川的阻隔而「知音不易得」的無奈與感慨。這首詩中的「千里瀉吳會」詩句,就被認為是「一瀉千里」的典故來源。後來「一瀉千里」用來形容水奔流直下,通暢...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意籌略乃爾!」還除吏部侍郎。 〔注解〕 (1) 甲士:披甲的士兵,泛指軍隊。 (2)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湖北省巴東縣西,與四川省巫山縣接界。因巫山約束,形成四十六公里的長峽,巫山十二峰屏列長江兩邊,江道狹隘,水流湍急。 (3) 滄海:大海。在此指東海。 (4) 懸:孤立,無所依傍。
風花雪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無名氏《魚籃記》第一折:「春夏秋冬四季天,風花雪月緊相連。長江不見回頭水,人老何曾再少年。」
終南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初卒,年五十餘。 (2) 終南山:山脈名。起自甘肅省天水縣,綿亙於陝西省南部,終於河南省陝縣。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也是地理上的天然界線,南北氣候、景觀不同。或稱為秦嶺、秦山。 (3) 承禎:司馬承禎(西元647∼735),唐代著名道士。字子微,法號道隱,洛州溫人。遍遊名山,止於天臺山,自號天臺白雲子。少好學,不求仕宦。武則天、睿宗時曾迎入京,玄宗開元時又兩次召至都,令於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卒謚貞一先生。〔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二三.盧藏用列傳》
破鏡重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竟以終老。 〔注解〕 (1) 陳:指南朝陳(西元557∼589)。陳霸先代梁而稱帝,建都建康,擁有長江以南的地區,為南朝版圖最小的王朝。後為隋所滅。 (2) 太子舍人:職官名。太子官屬之一,任事於太子宮中。 (3) 徐德言:南朝陳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太子舍人,娶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為妻。 (4) 後主叔寶:陳後主(西元553∼604),姓陳,名叔寶,字元秀,宣帝之子。為人荒淫無度,隋大軍至,仍然宴飲行樂,卒被俘至長安。著有文集三十九卷,詞采綺豔。 (5) 樂昌公主:南朝陳人,生卒年不詳。陳後主之妹,才華容貌冠絕當時。 (6) 儻:音ㄊㄤˇ,同「倘」,如果、假若。 (7) 信:憑據、...
蕭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1)形容馬鳴聲。唐.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2)形容風聲。《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3)形容落葉聲。唐.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 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 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 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歷史 今人言,心重於貌。實古人早有此意。荀子《非相》雲,禹乃跛腳,湯為拐子,周公身材如枯樹樁,然皆因功名仁義為後世稱頌。夏桀、殷紂雖身貌魁偉,卻是無恥之人,天下唾棄。今人謂矮矬者為“二等殘廢”,古人對之嘲諷尤烈,...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雖才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3) 太公: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年老隱釣山林,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 (4) 五方之神:東西南北中之神。東方之神行屬木,南方之神行屬火,西方之神行屬金,北方之神行屬水,中央方之神行屬土。 (5) 受事:接任辦事。 (6) 殷:朝代名。西元前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