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崢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面貌凶惡的樣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出林迎接。」
生吞活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剝王昌齡5>,生吞郭正一6>。」 〔注解〕 (1) 李義府:西元614∼666,唐瀛州饒陽人。面貌和善,與人言時常帶微笑,而內心奸險易妒,時號「笑中刀」。官至吏部尚書,後以罪流放雋州而死。 (2) 洛川:洛水,流經洛陽縣,注入黃河。 (3) 棗強尉:棗強縣尉。棗強,棗強縣,當地棗木茂盛,故名。故城在今河北棗強縣東南。尉,古代主軍事及捕盜之官。 (4) 張懷慶:唐朝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棗強縣尉。 (5) 王昌齡:?∼西元756,字少伯,唐京兆人。開元進士,曾為龍驃尉,世稱王龍驃。工詩,尤善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魄雄偉,手法細膩。 (6) 郭正一:?∼西元689,唐定州鼓...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然文名日盛,但是柳宗元在仕途上卻屢遭貶抑。由於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劉禹錫及其他革新派人士相繼被貶。柳宗元先被貶為邵州刺史,行至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永州一貶十年,柳宗元才被召回京,未受到重用,便被改貶為柳州刺史。長期的貶謫生活,對柳宗元的健康和精神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未老先衰。後雖經友人多方奔走,憲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但詔書未到柳州,柳宗元就已病死,時年僅四十七歲。柳宗元的才華洋溢...
眉清目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面貌清明俊秀,長相美麗。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的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只見那人眉清目秀,精神充足。」也作「眉目明秀」、「眉目清明」、「眉目清秀」、「眉清目朗」。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河的面貌隨年月而有變化,而人的稟賦性格卻根深蒂固。比喻人的本性極難改變。也作「江山好改.秉性難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越等國,促使吳伐齊救魯。 (3) 有若: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孔子弟子,好古道,面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或稱為「有子」。 (4) 汙:誇大。清.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孟子蓋用『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 (5) 阿:音ㄜ,迎合、偏袒。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由此可以看出,桓溫認為要讓美名流芳後世,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讓臭名傳於後世,也應算是值得自豪的事了。這當然只是桓溫自以為是的看法。後來「遺臭萬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
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應該溫柔、文靜。這種從心理學或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由後天的教養學習所呈現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與面貌,此即所謂的「社會性別」,又稱「性別氣質」,代表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所具有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特質的一種主觀感受,也說明社會對男性或女性行為舉止上的「期待」與「評價」。例如:男性可能被教育成應具備陽剛氣質,而社會中的人亦用如此的標準來審視男性,認為男性則須具備陽剛氣質,若無,則期望其修改。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Craig Calhoun/Donald Lig...
奮不顧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三俠五義》第一回:「誰知余忠更有奇異之處,他的面貌酷肖李妃的玉容,而且素來做事豪俠,往往為他人奮不顧身。」
萬象更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晨,開門萬象新。」意思是說:清晨的一場大雪下得漫天掩地,打開門就看到大自然界的事物或景象都顯現出新的面貌。綜合上述三例,我們大概可以斷言「萬象更新」就是從「萬象新」演變而出的一個成語,用來表示大自然界的事物或景象都改變得煥然一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