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98 ms
共 5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肅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
駁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駁詰問。如:「對他這種不合理的說法,眾人當場加以駁詰。」《福惠全書.卷三一.庶政部.河隄歲修》:「每歲經管河道河廳,或一次二次,按臨查勘,稍不如式,則駁詰隨之。」
|
披肝露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
獅子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說法者的座椅。也稱為「猊座」。
|
做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道教說法,人死後魂魄仍生,嗣後每隔七天,會散離一魂,做七即每隔七天祭悼亡魂一次,藉道士之力而使亡者魂魄不散,並超度仙界。
|
涇渭自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
凜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
未能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
瀝肝呈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
奇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陣法。古兵法家有八陣法,說法不一,以諸葛亮的八陣法為最著。《三國演義》第四六回:「不識地利,不按奇門。」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