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04 ms
共 5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普陀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浙江省定海縣,為舟山群島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觀世音示現說法的道場。島中大小寺院凡三百餘,佛塔十二座。是著名的佛教勝地。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二六.普陀》:「南海普陀山,梵云:『補怛落伽』或曰:『怛落伽』或曰:『補涅落伽』。音雖有殊,而譯以漢文,則均為『小百華樹山』。實則一海島也。」也稱為「普陀」、「普陀洛伽山」。
|
小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長段的時間。詞語源於古印度婆羅門,後為佛教沿用,但說法不同。謂世上人類的壽命歷經一增(人壽自十歲開始,每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或一減(人壽從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所需的時間。約為人間八百三十九萬九千年。又《法苑珠林》卷一:「依立世阿毗曇論云:『佛說一小劫者名為一劫。』」《醒世恆言》卷二一:「一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
聽不得一面之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單聽一方面的說辭,要總括全面的說法來判斷。《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五:「官人方纔說『聽不得一面之詞』,我想人眾則公,明日約同衙門幾位朋友大家稟一聲,必然聽信。」
|
自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求解脫。《莊子.大宗師》:「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唐.梁肅〈天台法門議〉:「說法者桎梏於文字,莫知自解。」
|
孤獨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印度佛教聖地之一,是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相傳釋尊成道之後,憍薩國的長者給孤獨,用大量黃金購得波斯匿王太子祇陀在舍衛城南花園的地皮,建精舍,供釋尊居住、說法的場所。因這座精舍的樹木是祇陀太子供養佛陀,故合二人名字命名。是佛教最早的兩大精舍之一。也稱為「祇園」、「祇園精舍」。
|
本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曹洞宗祖師之一。唐泉州莆田人,俗姓黃,十九歲出家,後師事洞山良价,並在那裡深得法要,離開良价後,回吉水山說法,將吉水山改名為「曹山」,大振宗風,發揚良价五位君臣的旨趣。曾注《寒山子詩》,有《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二卷行世。
|
瀝血披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
來龍結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來龍去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堪輿家就是風水家,稱山脈的起伏為「龍」,其主峰稱為「來龍」;山谷中的溪流稱為「脈」,而其主流則稱為「去脈」。「來龍去脈」指從頭到尾像脈管一樣連貫著的地勢。在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一三齣中,陶侃為了葬母,四處尋找墓地,恰巧遇見一個懂得堪輿術的老翁,指點他一塊靠嶺朝山的富貴之地時,就有此說法。後來「來龍去脈」被引申用來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
|
轉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師啟悟弟子時所提的問題,有時問題是由弟子提出反問禪師。《醒世恆言.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老僧今日不說法,不講經,有一轉話,問你大眾,其中有答得的麼?」也稱為「轉語」。
|
準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定的說法。《紅樓夢》第一○回:「有一位說是喜.有一位說是病,這位說不相干,那位說怕冬至。總沒有個準話兒。」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