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子之交淡如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其交情看起來像水一樣淡。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三折:「我止望周人之急緊如金,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三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認為值得高興的三件事情為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見《孟子.盡心上》。
君子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之間的交往。《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庸〕全篇,屢屢說到君子之道。其中第十一至十五章,更是以君子之道為中心。第十四章之義參見「素位而行」,其他各章所說的君子之道如下。
  第十一章說君子既不會「素隱行怪」,即是君子不會深求隱僻之理,行詭異之事,也不會「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即不會循著仁義而實踐,因力量不夠,而中途放棄。君子會「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即君子行事無過無不及,該行而行,且貫徹到底,雖不為世人所知,也毫不在意。依乎中庸,是即日常倫理生活實踐。儒家之道,雖然有人說高深奧妙,但其實卻是從最基本而常見的開始,且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由此努力實踐,便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第二十七章),...
君子不念舊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計較過去的過錯。《西遊記》第二六回:「大聖,古人云:『君子不念舊惡。』只管題他怎的!菩薩著我來迎你哩!」
君子有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有惡(ㄨˋ)」語出〔論語‧陽貨篇〕;原文為「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ㄜˋ)者,惡居下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孔子稱「鄉原」為「德之賊」,主要因為「鄉原」乃同流合汙,只知諂媚阿諛之徒,對於別人的善惡並無明顯好惡之別(參見「鄉原」)。由此可知,孔子雖認為君子應「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但並不是說君子沒有憎惡之人,否則就會成為「鄉原」。
  孔子認為君子所憎惡的有四種人:專好說別人壞處的人,居下位而毀謗上位者的人,勇猛但卻不知禮節的人,果敢但卻...
君子之樞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之樞機指君子的言行,是其一身的關鍵樞紐之意。語見〔周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樞」為戶樞,指屋子門戶之樞紐,「樞」動門始能有關有開;「機」指設有機關發射之弩弓,「機」動而弩有中有失。樞者戶之主,機者弩之主,以此引申,人者言行之主也。因此君子之言行,便是君子一身之樞機。
  基於「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理,樞機一發動,善惡即分明。君子即使居於室內,發出善言,在千里之外,也會受到回應;若出言不善,則千里之外,必有反對的聲音出現。故君子應體認,善念可感召天地之和氣,引來榮耀;惡念可引發天地之戾氣,招來恥辱。君子之...
君子三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三患」指君子有三種憂慮,即患弗不得聞,弗得學及弗能行三件事;即君子應知聞道理而加以學習,惟恐有所知,有所未曾學,和學了又未曾實行。據〔禮記‧雜記〕載:「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孔穎達認為是指在位君子須多聞多識,恆憂慮不得聞知古事,立意稍狹。王夫之則認為三患均指學之事,與孔說意旨仍相通。孫希旦〔禮記集解〕云:「愚謂三患皆為學之事,弗得聞則無以其理,弗得學則無以習其事,弗能行則無以體其實也。」文中認為聞知其道理、學習其事義,進而付諸實行,三者具備,可以免憂,義旨頗深切。這段話主旨在於說明君子進德修業,惟恐有疏漏之處,「患」即是自己擔心,因...
淑人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良賢能而正直的人。《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儀一兮。」漢.崔瑗〈河間相張平子碑〉:「仁愛篤密,與世無傷,可謂淑人君子者矣。」
豈弟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有德君子。《詩經.大雅.泂酌》:「豈弟君子,民之父母。」《儒林外史》第四回:「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裡就曉得是一位豈弟君子。」也作「愷弟君子」、「愷悌君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