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7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諷稱有鴉片煙癮的人。今多指煙癮很大的人。也作「隱君子」。
君子風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具有君子的風采態度。如:「他雖然輸了這場棋賽,但仍維持君子風度向對手道賀。」
(諺語)比喻曾經吃虧上當,從此不再輕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語。《西遊記》第七二回:「那些妖聞此言,魂飛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爺方便方便!我等有眼無珠,誤捉了你師父,雖然吊在那裡,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饒了我的性命,情願貼些盤費,送你師父往西天去也。』八戒搖手道:『莫說這話!俗語說得好:「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築一鈀,各人走路!』」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畫中對梅、蘭、竹、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明萬曆年間,黃鳳池輯「梅竹蘭菊四譜」,陳繼儒題稱「四君」,以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後又稱為「四君子」。
2.中醫上指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種藥材的合稱。《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老先生此症,當用四君子,加入二陳,飯前溫服。」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心腸不狠毒、手段不毒辣,即算不上英雄好漢。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想天公不受私,正是一還一報時。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你好不尋思,這場公事。你三人痛莫支。」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史稱品格、學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六君子」:(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代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薦,稱為「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下.談藝.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宏中六人上書營救,遭摒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楊宏中傳》。(4)宋理宗時,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蠻橫無理,太學生陳宜中、劉黻、黃鏞、林測祖、曾唯、陳宗六人上書批評,輿論界同聲響應,稱為「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一八.陳宜中傳》。(5)明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其人奸詐殘暴,御史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時人稱為「六君子」。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六人,害死獄中,世人也稱為「六君子」。見《明史.卷三○五.宦官傳二.魏忠賢傳》。(6)清光緒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變法被殺,時人稱為「戊戌六君子」。見《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傳.論曰》。(7)民初,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擁護袁世凱稱帝,稱為「籌安六君子」。
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言先不言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話說在前面,不等事後再說。如:「有道是『君子言先不言後』,萬一出了問題,可別怪我沒有提醒你。」
君子避三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避三端」語出〔韓詩外傳‧卷七〕;是說君子為避免無妄的毀謗與傷害,應迴避三端,即是:文士的筆端、武士的劍端、辯士的舌端。因為文士用筆墨可以讚揚人,也可以貶抑人,往往出自個人的主觀,褒貶可能並不公正,如果顛倒是非黑白,將使所貶抑的受到傷害;而一旦見諸文字之後,要想更正或糾正,便很難了。武士往往憑藉血氣之勇,有時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沒有耐心辨清是非曲直,受傷者縱然事後再來說明,卻已先受到創傷,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很難有補救之道。辯士多數逞其辯才,舌燦蓮花,雖是顛倒是非,卻能使人相信其說,於是就被誤導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堅持正道,明辨是非的人,因為自愛,不輕易招惹毫無意義的傷害;同時君子...
君子協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經書面共同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其與書面條約有相同的效力。也稱為「紳士協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