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76.6063 ms
共 10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六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史稱品格、學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六君子」:(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代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薦,稱為「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下.談藝.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宏中六人上書營救,遭摒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楊宏中傳》。(4)宋理宗時,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蠻橫無理,太學生陳宜中、劉黻、黃鏞、林測祖、曾唯、陳宗六人上書批評,輿論界同聲響應,稱為「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一八.陳宜中傳》。(5)明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其人奸詐殘暴,御史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時人稱為「六君子」。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六人,害死獄中,世人也稱為「六君子」。見《明史.卷三○五.宦官傳二.魏忠賢傳》。(6)清光緒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變法被殺,時人稱為「戊戌六君子」。見《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傳.論曰》。(7)民初,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擁護袁世凱稱帝,稱為「籌安六君子」。
|
君子言先不言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話說在前面,不等事後再說。如:「有道是『君子言先不言後』,萬一出了問題,可別怪我沒有提醒你。」
|
君子偕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鄘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君子偕老,刺衛夫人也。」首章二句為:「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
君子避三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避三端」語出〔韓詩外傳‧卷七〕;是說君子為避免無妄的毀謗與傷害,應迴避三端,即是:文士的筆端、武士的劍端、辯士的舌端。因為文士用筆墨可以讚揚人,也可以貶抑人,往往出自個人的主觀,褒貶可能並不公正,如果顛倒是非黑白,將使所貶抑的受到傷害;而一旦見諸文字之後,要想更正或糾正,便很難了。武士往往憑藉血氣之勇,有時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沒有耐心辨清是非曲直,受傷者縱然事後再來說明,卻已先受到創傷,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很難有補救之道。辯士多數逞其辯才,舌燦蓮花,雖是顛倒是非,卻能使人相信其說,於是就被誤導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堅持正道,明辨是非的人,因為自愛,不輕易招惹毫無意義的傷害;同時君子...
|
君子協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經書面共同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其與書面條約有相同的效力。也稱為「紳士協定」。
|
君子有三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有三憂」是指有志修養的人有三個值得憂慮之事;是〔韓詩外傳‧卷一〕所載孔子的話。文中記載孔子說過有志於人格修養的人,有三件值得憂心的事;第一是無知;第二是知道知識的好處,卻不努力追求;第三是學得了知識,卻不依據所學的來實行。這三種狀況可說是歷來學者的通病;許多人都自以為「有知」,其實所知的並不是「真知」,仍然落在「無知」的狀況中而「不自知」,這是起碼的值得憂慮之事;其次是知道有知識是好事,然而卻不肯用心求知識,因為求知識需要用心思,需要用腦力,不但沒有享受娛樂那麼輕鬆,甚至比用體力的活動還困難,這就是用心的難處,必須下定決心,不怕難的做下去,才能有所得,許多人在學習中不肯努力,或是半途...
|
大雅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德高尚的人。《舊唐書.卷一二○.郭子儀傳》:「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憾以報仇讎,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
君子不躁不隱不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不躁不隱不瞽」語出〔荀子‧勸學〕,意謂君子與人交談,會避免躁、隱、瞽等三種毛病。和不該交談的人交談叫做躁(急躁);可以交談卻不交談,叫做隱(隱而不說);與人交談時不察言觀色,叫做瞽(瞎眼)。荀子這段話應是脫胎於〔論語‧季氏‧六〕和〔衛靈公‧七〕而略有修改。〔季氏篇〕上說:「陪有德位的君子談話時,很容易犯三種過失:還沒談到的話題,自己先提了,叫做躁;已經談到某個話題,自己卻不談,叫做隱;沒有察顏觀色,冒然地說話,叫做瞽。」〔衛靈公篇〕上說:「可以交談卻不去交談,是失人;不可以交談,卻去交談了,是失言。君子既不失人,也不會失言。」
〔韓詩外傳‧卷四〕中有一段話,把這個意思加... |
君子有辯(遍)善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有辯(遍)善之度」是指君子通達事理,懂得使各種事情達到完善的規矩和法度;這是〔韓詩外傳‧卷一〕中的一則論述,辯和遍相通。文中說:君子懂得使各種事情達到完善的法度,用來治氣養生,則壽命會長過彭祖;用來修養品格、提升自我,則名聲將與堯、禹並稱;用在進退出處的決定方面,則能做到明辨時機--時機合宜就全力發揮,時機不宜則暫時退隱。使各種事情達到完善的規矩和法度 ,是「禮」的精髓,所以君子的「遍善之度」就是「禮」。充分發揮「禮」的精神就可以使事事合宜完善。思考處理事情,要以「禮」為原則,依據禮,則條理清楚、結果順利;不依據禮,則條理不清、結果混亂。日常生活飲食起居若遵循禮,就能處處恰切合宜;不...
|
淑善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賢良的人。如:「他是一位好善樂施的淑善君子。」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