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粱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看到的事物都和原來的一樣,就說:「難道那些榮華富貴,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嗎?」道士回答說:「現在你應該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黃粱一夢」,用來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似幻,終歸泡影。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後漢書.卷三五.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請敬王出來,做個領袖,兩位老師,也該當仁不讓,恢復光緒十年前的局面。」
削足適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夷吾的感情,逼使他們逃奔出國,而讓晉獻公派兵捉拿他們。《淮南子.說林》評論此事,認為骨肉之間本來應該互相親愛的,但因為受了壞人的挑撥離間,即使是父親,也會殺害親生的兒子。這樣的情形就好比把腳削小以適合鞋子的尺寸,把頭砍小以便可以合適的戴上帽子一樣。這是說為了適應鞋子和帽子的尺寸,不惜劇肌傷骨,這是完全不顧客觀的實際狀況,而一味勉強遷就的不合理作法。後來「削足適履」被用來比喻拘泥成例,勉強遷就,而不知變通。
雪泥鴻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2.1 譯文3 例句4 近義5 引用 釋義鴻雁在融雪的泥土上踏過所留下的痕跡。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又作「鴻爪雪泥」。 語源北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譯文人生到處漂泊像什麼呢?應該就像鴻雁踏在雪泥上,雪泥上偶爾留下鴻雁的爪印,然而鴻雁四處飛翔,那裡會計較自己究竟飛向東或是西。 例句人生有如雪泥鴻爪,何必處處過於執著計較呢? 近義飛鴻踏雪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博、曾鴻儒出版社:金安出版社<...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周天子對敵人的憤恨為同恨,所以為天子獻上戰功。天子為了酬謝諸侯,在酒宴中賜彤弓, 賦《湛露》,這是應該的。但如今我們衛國來到魯國表示友好,大王學天子賜諸侯的禮節,也命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敵愾」這個詞就來源寧俞說的話。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戮力同心合力攻敵2. 相反詞同室操戈自相殘殺 五、例句 將士們熱血滔滔、同仇敵愾,這場戰爭必勝無疑。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磨治。錯,磨刀石。全句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參見「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條。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可、應該,表示期望。《左傳.隱公三年》:「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戰國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吳下阿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天一談,方才知道老弟學識英博,已非當日那個粗漢子吳下阿蒙了!」呂蒙一聽,立即說:「這就叫士別三日,應該刮目相待了!」後來「吳下阿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摘錄出來,比喻學識淺陋的人。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時,夢見一個美男子,自稱是東晉時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現在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伸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人的才思枯竭,無法再創佳句。出現「江郎才盡」的書證如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一.劉芙初編修》:「芙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