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5.0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付諸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絃樂聲,比鬧市中人們的話語還多。宮殿中一切的富麗堂皇,卻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也更加地驕橫了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燕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和織女星在遙相望,你們何故被河橋隔絕在兩方?燕歌行(二)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悠獨不歎?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雲間。飛鶬晨嗚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譯:離別是多麼容易,相會卻難上難。山山水水重重相隔,路途遙遠望不到頭。我滿懷憂鬱,思念你呀,又不敢對人說,寄去的書信像浮雲一樣一去無蹤。眼淚像雨水似的淋濕了臉孔,青春容顏受盡摧殘。誰能滿懷憂愁而不長嗟歎?我展開詩篇歌唱,想借以寬解一下,可是歡樂過後悲哀隨著襲來...
直言骨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敢言,剛毅不屈。唐.韓愈〈爭臣論〉:「使四方後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
沈光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凍頻堅骨,攖霜茂長顏。南陽高臥穩,罔識世途艱。非僅謀衣食,人間心卻忙;聲聯隨地義,力任一身綱。無憾敢言敝,加餐尚乏糧。將何消旅夜,薄酒勝茶湯。勳名虛幻耳,身世一輕舟;遠寄西山恥,重將南渡尤。漁樵聯幾歲,禾黍泣同秋。曝背勞心處,於時更覺悠。門外蒼茫勢,神龍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豈藉泉廉;善受知珍鼎,需調用作鹽。呈身原不慣,應合與時潛。不當矜著述,已閉白雲函;是衲全留髮,云庵半在巖。寡親時屬旅,感物義為咸。半世栖栖意,逢人說大凡。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25。註2. 彭...
眼睜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著眼睛。形容發呆、無動於衷或無可奈何。《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把個權勿用氣的眼睜睜,敢怒而不敢言,真是說不出來的苦。」《老殘遊記》第一回:「這船眼睜睜就要沉覆,他們不知想法敷衍著早點泊岸,反在那裡蹂躪好人。」
穿鑿傅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穿鑿附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
湫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處低溼狹小。《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唐.白行簡《李娃傳》:「懼其淺陋湫隘,不足以辱長者所處,安敢言直耶。」
按圖索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按圖索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成帝時,太后王政君的哥哥王鳳以外戚身分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專斷朝政,排除異己,朝中大臣都敢怒不敢言。梅福看到這樣的情況,忍不住寫了一封信給皇上,信中陳述一國之臣與國家興亡的緊密關係,進而評論朝廷的舉才方式。他認為朝廷現在想完全套用夏、商、周三代的舉才方式,這就好像拿著周朝人伯樂所畫的圖象,到市場裡尋找千里馬一樣,結果當然是找不到。這並非舊有的方法不好,而是時間、空間都已經改變,舊時的方式可能不適用於今時,所以當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成帝並沒有聽進梅福的諫言,仍是耽於酒色,怠忽朝政,因而埋下了外戚亂政的禍根。後來「按圖索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權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柄勢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滿朝上下,皆喜諛佞,阿附權勢,無人敢言其非。」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後,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後,周 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禿,暗里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几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吾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鳴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不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