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是微不足道的,不過如同滄海一粟罷了。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312,金安文教機構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蚍蜉,一種大螞蟻。撼,搖晃。螞蟻企圖搖晃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出處唐 韓愈 <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自不量力」 故事 補充(1)相似詞:螳臂擋車、班門弄斧(2)反異詞:量力而行、自知之明 例句憑你這種不純熟的實力,還想和奧運選手同臺較量,簡直是蚍蜉撼樹。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234,金安文教機構
弦歌不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亦比喻為文教普及,學風很盛。[例]相傳此地,在過去書院普設,弦歌不輟。
注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言不同,衍生出許多讀音而無法統一。「注音符號」是用來標示國字的音和國語的音的一種符號,是實施國語文教育的重要工具。其功用如下(註一)1.學會正確的國語發音。2.透過注音符號,將可擴充國字的識字量及閱讀量。3.可自我學習。4.可表意,提升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能力。5.提供「音序排列法」,方便科學化、簡單化,可應用於各種電腦鍵盤,方便檢索、查詢資料。 注音符號的內容現行的注音符號有37個符號與四個聲調。 聲符聲音是阻擋氣流的作用,當賦臟呼出的氣經過喉頭和口腔時,受到發音器官某些部位阻礙所造成的聲音,叫做聲。代表聲的符號,稱為...
夸父逐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登上聖母峰,真是夸父逐日,不自量力。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110,金安文教機構
鳩占鵲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斑鳩占居喜鵲的鳥巢。原指女子出嫁,居住在夫家。今多用以形容強占別人的地盤。 出處<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故事 補充(1)相似詞:掠人之美、巧取豪奪(2)反異詞: 物歸原主、完璧歸趙 例句這塊土地原歸陳先生所有,卻被王先生鳩佔鵲巢,轉嫁他人意圖謀利。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328,金安文教機構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 解釋懷,懷有。遇,際遇。指人懷有才學而不得施展。 出處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卷五:「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己懷才不遇。」 故事 補充(1)相似詞:蛟龍失水、匏瓜空繫(2)反異詞: 蛟龍得水、一展長才 例句他空有才華,卻不被長官重用,還被同事惡意排擠,難怪會有懷才不遇之慨。=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408,金安文教機構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意旨學校提供學生各種機會,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族群文化內涵,培養學生欣賞其族群文化的積極態度,避免種族的衝突與對立的一種教育。目錄1 目標2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3 何為多元文化教育?4 多元文化課程目標5 我國發展6 參考書目 目標多元文教育的目標主要有五項:1. 建立對其他族群文化的容忍2. 消族種族的偏見與歧視3. 教導不同族群文化的內涵4. 教導學生從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觀點看世界5. 幫助弱勢族群學生發展其學習及對社會貢獻的信心此類教育目標不同於種族優越感教育...
高山仰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高山,比喻品德高尚。仰,仰慕。止,語助詞。高尚的品德,令人崇仰。 出處<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舝,ㄒㄧㄚˊ) 故事 補充(1)相似詞: 景行行止、高山景行(2)反異詞: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例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千百年後,先生的人格修養,將為人們所仰望。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238,金安文教機構;薛河田、鍾毓田 著<中學生全方位六用成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