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元文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係指一個國家或社會中不同文化群體以及不同族群之間彼此保持其獨特的文化,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甚至欣賞其各別差異,而該國家、社會也不以任何一個文化作為主導性的文化,強調文化的多樣性。(註1)自1970年代開始,新的、更符合全球多數國家之人群組成特性的社會意識與價值逐漸抬頭、興起,這便是「多元文化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者以「沙拉碗」以及「馬賽克」作為其比喻,來說明社會中的人群組成方式:一個國家或社會由各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組成,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並不需要「熔」成同一種顏色...
|
樹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樟籽成熟時,樹鵲幾乎整天都在樹的四周圍團團繞著,在山區旅遊時,最能引起登山客注意的也是樹鵲。習慣以家族群聚所共同活動的樹鵲,在樹林上層飛行時,經常一隻接連一隻緩慢而上下起伏的飛,若領頭飛行的鳥撞入鳥網,跟隨在後的鳥隻也會一一的跌入網中。樹鵲的巢是以樹枝毫無章法的編成淺盤狀,形狀與藍鵲的相比則是稍小並且粗糙,但族群數量又比藍鵲來的多,顯然牠們不起眼的外型及沙啞的叫聲是逃避獵捕的最佳保障。<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樹鵲英文關鍵字:Dend...
|
裸子植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裸子植物有28科,其中18科屬於特有種,而特有種中的台灣穗花杉、台灣油杉、清水圓伯和台東蘇鐵等,因族群數量日益減少,有瀕臨絕跡的危險。台灣原生裸子植物有8科,17屬,20種及8變種,其中屬於特有種有13種及5變種。(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裸子植物英文關鍵字: gymnosperm 參考書目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合編著,華杏機構叢書,2003年4月,頁100。註2:新編生物學,劉又彰等合著,永大書局有限公司,1996,頁130。
|
藍腹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逐漸地減少,所以被劃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瀕臨絕種鳥類,目前在原始森林與保護區的範圍內,才有比較穩定的族群存在。牠們的生態研究有一定的困難度,一是主要棲息環境為不易觀察濃密的闊葉樹林,二是他們生性羞怯、警覺性高,不易接近;再者尚存的棲息環境已經不多,各保護區的固有小族群,因近親交配而失去雜交優勢,進而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註4>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藍腹鷴英文關鍵字:Swinhoe's Pheasant 參考書目註1: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
|
喜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客鳥"<註2> 活動情況喜鵲在金門與西台灣濱海地區可說是常見留鳥,並且有隨著河川擴張族群的現象,近年在台北地區似乎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他們通常不結群,只在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少部分在冬天會成小群共同行動。<註3> 聰明的鴉科鴉科鳥類不但是人類最熟悉也是鳥類世界中最進化及智力最高的鳥類。分為黑色的大型"鴉"及體型較小但是尾巴較長且漂亮的"鵲"兩大類,他們多為群棲、雜食性,只要能吞的下的東西它都可以吃。<註4>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喜鵲英文關鍵字:Pica pica 參考書目註1:保育類野生...
|
文化霸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概要每個民族對於自身的悠久文化或多或少都會帶有部分優越感,當民族或種族對於自身的卓越感越大時,便越容易對其他民族文化採取不友善、排擠的態度與評斷,例如:台灣早年漢人對於本島原住民以「番仔」戲稱,認為原住民文化是不文明、野蠻、殘暴不智的象徵,因此台灣歷來的統治政府皆對原住民族群施予同化政策,將自身漢民族的文化或者日本的皇民文化強制灌輸於原住民社群中,最後引起原住民的反抗,如:霧社事件即是一日治時期的顯著例子。(註1)平時,文化乃是透過價值、規範對於社會具有約束力,讓社會秩序能夠和諧運作。社會學者包曼指出,文化的終極目標乃...
|
汙名化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汙名化認同(stigmatized identity)係指一個特定的群體,由於歷史背景因素或其特殊的社會情境等,而讓社會中其他團體,通常是較為優勢、強勢的群體對其賦予負面的刻板印象的形容,而其所屬之語言或文化權益等長期被社會忽略,進而造成這個群體中的成員本身對於自身所屬之族群持負面評價,認為其文化較為落後、卑微等,削弱其認同感,產生對自己所屬團體認同上的危機,甚至可能排斥其母文化及表徵,而向主流文化靠攏或被同化。註1目錄1 汙名化認同相關事件1.1 汙名化認同之於台灣原住民1.2 汙名化認同之於非洲地區人民2 參考資料 ...
|
內婚制及外婚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註2: 劉克甫著,《論族群與內婚制》。出版日期:1994/04/01,來源期刊:大陸雜誌 88(4),頁碼:頁1-11
|
環境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87年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宣言,呼籲全球對自然環境與弱勢族群的認同與關懷。1992年聯合國召開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更通過了舉世矚目的「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把永續發展的理念規劃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強調對未來世代的關懷與對自然環境資源有限性的認知,及對弱勢族群的扶助。含括個人發展、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的豐富內涵九年一貫課程的課程目標包括人與自己,強調個體身心發展;人與社會,...
|
教育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致個體受到教育機會產生不平等的現象,尤其居住於文化和經濟部歷地區,或是偏遠地區的學童,都是屬於弱勢族群,其所享受的教育資源較為有限,為使這些學童能夠享有良好的教育機會,乃有「教育優先區」的建立,透過後天的積極作為,以彌補其先天不利因素,此亦是一種教育正義的實踐。為了落實教育正義,除應倡導建立尊重個體權利信念之外,政府尤應本著正義原則,制定相關教育法令和設計公平教育制度,以保障個人教育權利平等,並積極檢討相關教育制度及措施,凡是有礙於個體不利發展或造成差別待遇都應消除或修正,讓學習弱勢者或經濟弱勢者都享有合理公平教育機會...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