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面所選《古風第二十四首》─《大車揚飛塵》明目張膽地譏刺時政;《天馬歌》是以馬自喻,悲歎未遇知人的明主。而《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表明長安的十丈紅塵,沒能使他放棄對神仙的嚮往。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他從梁宋、齊魯而幽燕,又多次來往會稽、金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醲味不移。  長安酒徒空擾擾,路傍過去那得知。 相逢行  二十登漢朝,英聲邁今古。適從東方來,又欲謁明主。  猶酣新豐酒,尚帶灞陵雨。邂逅兩相逢,別來問寒暑。  甯知白日晚,暫向花間語。忽聞長樂鍾,走馬東西去。 烏引雛  日出照東城,春烏鴉鴉雛和鳴。雛和鳴,羽猶短。  巢在深林春正寒,引飛欲集東城暖。群雛縭褷睥睨高,  舉翅不及墜蓬蒿。雄雌來去飛又引,音聲上下懼鷹隼。  引雛烏,爾心急急將何如,何得比日搜索雀卵啖爾雛。 鳶奪巢  野鵲野鵲巢林梢,鴟鳶恃力奪鵲巢。吞鵲之肝啄鵲腦,  竊食偷居還自保。鳳凰五色百鳥尊,知鳶為害...
以人廢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考慮說話者的言論是否合理,只因其身分、品貌不合己意就不採納其意見。《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若小臣之中,有可納用者,寧得以人廢言而不採擇乎?」《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明主者,不以言為罪,不以人廢言,罄陳狂愚,惟所省擇。」
有名無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六卿之一。 (4) 從二三子:跟隨諸卿贈送財物。二三子,指晉諸卿。〔參考資料〕 《管子.明法解》明主在上位,則竟內之眾盡力以奉其主,百官分職致治,以安國家。亂主則不然,雖有勇力之士,大臣私之,而非以奉其主也;雖有聖智之士,大臣私之,非以治其國也。故屬數雖眾,不得進也;百官雖具,不得制也。如此者,有人主之名而無其實,故〈明法〉曰:「屬數雖眾,非以尊君也;百官雖具,非以任國也。」此之謂國無人。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鬼谷子.抵巇》:「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
幽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昏暗不明。如:「幽暗的山谷」。《後漢書.卷六九.竇武傳》:「臣聞明主不諱譏刺之言,以探幽暗之實。」
拾遺補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彌補疏漏、匡正過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清史稿.卷四二一.李菡傳》:「夫獻可替否,宰相之責也;拾遺補闕,諫官之職也。」
述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句法中,說明主語的性質或狀態的描寫語。常是動詞或動詞加名詞的短語。如「他走了。」的「走」,「我吃飯了。」的「吃飯」,就是述語。也作「謂語」。
高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謂。對父母的敬稱。唐.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詩:「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宋.歐陽修〈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詞:「正月斗杓初轉勢,金刀剪綵功夫異。稱慶高堂歡幼稚。」
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新高潔的風格、品格。《文選.張衡.東京賦》:「清風協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我扶立當今聖明主,欲播清風千萬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