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32.0644 ms
共 28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機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motivation)是指引發、維持並引導行為的內在歷程;而動機理論就是心理學者對這個概念所做的系統性及理論性的解釋。解釋動機的理論主要有五類:
1.本能論:早期的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一些天生的動機(motives)所引起。但是這種說法無法解釋人的行為為何在不同的時空下會有不同。因此佛洛依德(S. Freud)對本能採取一種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人的行為受到與生俱來的慾力(libido)所影響,慾力促使個體採取行動,以減少由慾力所引起的緊張。慾力中又以生之本能(Eros)及死之本能(Thanatos)兩種最為重要。 2.行為論:行為取向的動機論認為個體的一切... |
生機勃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充滿生氣活力,生命力旺盛。如:「花園裡百花盛開,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
內在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在動機指個體內發的動機;個體在某種活動過程中獲得滿足與喜悅感後,這種喜悅與滿足感會促使個體繼續或加強此種活動進行的內在動力,例如當個人解數學題時,發現出解題的方式,因會解題而產生滿意和喜悅感,將更具有促使他繼續解數學題的動力。內在動機是內發的,不是外誘的。
布魯納(J.S. Bruner)在教學理論中特別強調內在動機對教學及學習的影響;他認為內在動機包括好奇心、成就動機、認同感及互惠感。 1.好奇心:是個人一種心理滿足的感覺,是內在動機的原型。因此教師教學時應設計活潑而新奇課程,以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2.成就動機:是與外界互動時,個人內在所具有的適切感、能力、才幹... |
機動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活而有組織的性質。如:「消防隊宜有高度的機動性,俾便隨時救援火災。」
|
見機行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情況變化而採因應之道。《精忠岳傳》第五六回:「曹甯出營;須要見機行事,勸你父親,早早歸宋,決有恩封。」《紅樓夢》第三二回:「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
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利用機會,獲取名利。《紅樓夢》第九一回:「金桂見事有些不大投機,便怕白鬧一場,反被寶蟾瞧不起。」
2.意見相合。《三國演義》第一四回:「操見昭言語投機,便問以朝廷大事。」《文明小史》第二回:「府縣心裡還當他們話到投機,得意忘言。」
|
危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潛藏的危險、禍害。晉.趙至〈與嵇茂齊書〉:「常恐風波潛駭,危機密發。」唐.劉言史〈觀繩伎〉詩:「危機險勢無不有,倒挂纖腰學垂柳。」
2.生死成敗的緊要關頭。如:「經濟危機」。
|
玄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奇的計謀。《三國演義》第九三回:「此是何人,識吾玄機?」《西遊記》第二回:「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
2.道家指深奧的道理。唐.張說〈道家四首奉勅撰〉詩四首之三:「金爐承道訣,玉牒啟玄機。」
|
枉費心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白的浪費心思。意謂徒勞無功。《封神演義》第四○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也作「枉費心力」。
|
機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眾生信受佛法的時機和因緣。《景德傳燈錄.卷四.嵩嶽慧安禪師》:「讓機緣不逗,辭往曹谿。」
2.泛指機會和因緣。《三國演義》第二四回:「孤窮劉備,久欲投於門下,奈機緣未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看官,不必性急,凡事自有個機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