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44 ms
共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
防患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是古代的卜筮書,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坎卦〉在上,〈離〉象徵火,〈坎〉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
|
見仁見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易經》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辟的見解。在所引典源《易經.繫辭上》中,解釋了生成天地萬物的「道」,說︰「陰陽的相反相生,生成了宇宙萬物,這就是道。承繼陰陽之道而生成萬物的就是善,而成就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也就是仁義道德。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卻不知曉...
|
建構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績偏低;適度的焦慮,考試成績比較高。假如將受測者分為高焦慮、中焦慮、低焦慮等三組,檢定結果與該理論的理念一致,該測驗就具有高的建構效度。3.因素分析:以心理測驗施測一群受測者,將所得資料進行因素分析,就可以了解該測驗所涵蓋的因素,是否與編製該測驗的理論構念相符合,如果相符合的程度越高,該測驗的建構效度越高。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建構效度英文關鍵字:construct validity 參考資料葉重新著。心理與教育測驗。2010初版。頁104-105。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烏合之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逸文(據《意林.卷一》引)烏合之眾,初雖有權1>,後必相吐2>,雖善不親也。殺生之柄不制于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 〔注解〕
(1) 有權:變通的理念。
(2) 相吐:互相唾棄。
|
高瞻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論依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而發展的認知導向課程。 三、意義1.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2.強調幼兒直接的經驗和主動的學習,以培養其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實施要點1.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的課程。2.課程五大要素:(1)主動學習。(2)與成人的互動。(3)學習環境。(4)小組時間。(5)大團體時間。3.「主動學習」(主動式教學模式)設計之五大要項:(1)材料:提供多功能、種類及有趣的學習教材。(2)操作:鼓勵幼兒主動探索、操作所提供的材料。(3)選擇:提供機會供幼兒自訂目標、選擇材料、活動參與。...
|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和較近於孔子所嚮往的仁義之境,周武王雖亦為明主,但畢竟是以武力推翻紂王而取得政權,此則違背了孔子的理念,也間接影響孔子對當代音樂的評價。故孔子說的「盡美」和「盡善」,原來是指音樂的形式優美,內容完善,後來「盡善盡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滿已達極限,有時也作「盡美盡善」,如《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此琴撫到盡美盡善之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便是描述伯牙之琴藝發揮到極致時,可使老虎、猿猴都靜下來聆聽。
|
精熟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組的團隊成員獲得幫助。對於已達到精熟程度的學生,可給予較豐富的活動,像是:獨自作業、電腦模擬學習。理念: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能力﹐所不同者只是學習所需時間的多寡而已﹐如將學生性向視為學習速度的指數﹐對全體學童學習同樣教材的結果而言﹐就沒有所謂成就優劣之分﹐而只有學習快慢之別。特色: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增加成就感。為有效的個別化教學實際﹐助於大部份學生學習成功。 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把課程分為一些小單元,每個單元包含一些精熟的特定目標。教師需告知學生每個單元的目標及效標為何,若沒有達到最低經熟程度,或雖達到但想增進表現的學生可...
|
俗民方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要2 主要理念3 批判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概要由高芬柯(Garfinkel)所提出的一種社會學特殊的研究方法,又稱為民族方法論,此一研究方法乃是試圖揭示我們身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自身是透過何種方法或社會能力來建構我們對於社會現實的感覺。(註1) 主要理念一、 日常生活有規則高芬柯指出,人們經常以固定而連續的模式去經歷社會生活,例如:把時間分為小時、日、週、月和年,而周間工作、周末休息、每月5號發薪水、早上出門上班、傍晚下班,日常生活...
|
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變通的理念。如:「通權達變」。《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儒林外史》第四回:「禮有經,亦有權,想沒有甚麼行不得處。」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