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6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混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雜而界限不明。[例]這段論述前後矛盾,顯示作者觀念混淆,思路不清。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媚」。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為皇后之後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她將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洛陽改稱神都。天授元年(6...
面質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質技術(Confrontation)目錄1 定義2 面質技術之注意事項3 面質技術之功能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首先當諮商員發覺當事人的言語以及行為不一致時,即需協助當事人認清事情的問題,而其適當的使用時機包含下列幾種情況:當事人的行為、認知以及情緒上相互矛盾當事人的可能危害至他人利益當事人使用防衛性策略當事人無有效利用資源當事人未察覺到自己的限制當發生以上之行為時,諮商員應在第一時間指出,並且糾正當事人矛盾,或者其逃避之處,以協助當事人了解...
戮力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梁書.卷四三.韋粲列傳》:「前諸將之議,豫州意所未同,即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勠(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序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某些多幕劇在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人物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遠因,或預示全劇的主題。後泛指某些敘事性文學作品,在矛盾衝突尚未充分展開前,對人物的背景、時代、環境,及主要人物間的關係所作的交代或提示。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鴛湖月痴子〈妙復軒評石頭記序〉:「此百二十回中,有自相矛盾處,有不著邊際處,有故作罅漏處。」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塑的牛掉入海中。比喻人種種互相矛盾的思慮被解開。#語本《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後用「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復返。 △「杳如黃鶴」
黃鐘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矛盾、有偏差。如:「你這話就岔了。」
批判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s),並表達對於差異的關切。5. 分析傳統課程教學之中所忽略的「差異」為何,並且比較分析各種相互矛盾的對話,藉以創造新的知識形式。因此,教學乃是一種政治活動,目的在對抗大型敘事的霸權。6. 後現代的批判教育學應該透過「分析和可能性之語言」的運用,協助教師與學生發展變革的意識。換言之,一方面針對現狀進行批判,另一方面則發展社會改革所最需要,最關鍵的可能性。7. 在批判教育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一個「轉化的知識份子」。教師不應侷限自己在學校活動之內,他應該積極參與社區的民主政治活動,傳達他們的聲音。批判教育學應該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