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7.17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楶藻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楶藻梲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北宋 司馬光 訓儉示康:「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故事管仲家祭祀用的禮器都刻有金色花紋,自己戴著有紅色繫帶的帽子,住在斗栱上刻有山的圖形,梁上短柱畫有水藻花紋的華屋,孔子對他度量之狹小感到鄙視。 解釋形容屋與之富麗華美。(楶 音=結 . 梲 音=卓) 詞義 相似詞畫棟雕梁、雕梁繡柱、美輪美奐 相反詞蓬門蓽戶、蓬戶甕牖、甕牖繩樞 例句富貴人家所居住的大都是山楶藻梲的豪門華夏。
滔滔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滔滔不絕」原作「滔滔不竭」。〈積善舞〉是漢代天子祭祀神明祖先,所演奏的宗廟樂舞歌辭,後來為宋代郭茂倩收錄於《樂府詩集》中。歌辭的內容大概如下:祭祀的獻禮是如此的芳香美好,而祖先遺德也是如此的光顯耀眼。以蛇為祭品,稟告赤帝神農氏,並用龜殼來占卜,希望得到「大橫」這個卜兆。期盼來年祖先神靈能夠廣施恩澤,使萬事齊備,國家繁榮,政通人和。敲打演奏樂器來侍奉您,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思。「滔滔不絕」用來形容說話連續不斷。較早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祀天地山川。《說文解字.示部》:「禪,祭天也。」《大戴禮記.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禪梁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祭祀用的禮器。《說文解字.豊部》:「豊,行禮之器也。」
齊人之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齊國人有一妻一妾,出門後必酒足飯飽而歸,並告訴妻妾是與富貴者飲食。後妻妾尾隨其後伺察,始知其夫乞食於墳間祭祀者。典出《孟子.離婁下》。後以齊人之福譏諷人同時擁有多名交往對象。如:「你家有賢妻,別不知足,妄想三妻四妾,坐享齊人之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時以束帛為祭祀或贈送賓客的禮物,稱為「幣」。後為禮物的泛稱。《書經.召詔》:「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漢.孔安國.傳:「言我非敢獨勤而已,惟恭敬奉其幣帛,用供待王,能求天長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祭祀。如:「供奉」。《北史.卷二○.穆崇傳》:「道武異之,命崇立祀,子孫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諫造章敬寺書〉:「陛下奉先思孝,興福除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祭祀時,把牲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孟子.梁惠王上》:「將以釁鐘。」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四首之二:「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宗廟祭祀時盛黍稷的禮器。《玉篇.玉部》:「瑚,《論語注》云:『瑚璉,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璉。』」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祭祀有功於農事諸神,極盡仁義之道。語本《禮記.郊特牲》:「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後用以指盡最大的努力,以關懷照顧他人。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三六齣:「詔曰:『恤貧者仁,樂施者義,仁至義盡,實宜寵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