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1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考慮。如:「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養精蓄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休養生息,秣馬厲兵辨似: 「養精蓄銳」及「休養生息」都有調養休息,蓄備精力意思。 「養精蓄銳」用在準備征伐、比賽之前;「休養生息」用在遭遇災變之後。 養精蓄銳 休養生息 辨似例句 ○ ㄨ 比賽之前,所有的隊員都~,準備在球場上大展身手。 ㄨ ○ 凡是仁君必定會考慮到戰後~的重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賦文學中的韻腳,或押韻之字,詩韻只考慮韻腹、韻尾是否相同。如東、公同屬一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唐.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柯爾伯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f morality)-九歲以下兒童面對道德兩難從事道德推理判斷時,尚帶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凡是必先考慮行為後果是否能滿足自我的需求為主,不能兼顧行為後果是否符合社會習俗或社會規範的問題。第一階段:避罰服從取向-只從表面行為後果的好壞。盲從服從權威,旨在逃避懲罰。兒童之所以會服從,不是因為他確實知道它該遵守社會規範,而只表示他惟恐受到懲罰才服從的。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只按行為後果是否帶來需求的滿足以判斷行為的好壞。是利益交換的心態,他幫助別人是因為希望別人也幫助他。而且在利益交換時總希望得到者比付出者多。第二期 習俗...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展出三到四個問題,作為焦點團體討論議題設計之基礎。(二) 篩選團體的參與成員研究者在做篩選成員時應考慮因素:1. 同質或異質2. 相容或不相容 考慮參與者對團體討論的議題,是否可以提供豐富的說明與訊息 團體互動過程,會不會導致成員彼此之間的不適(參與者是否能融入焦點團體與主持人產生互動)3. 團體大小團體大小 缺點大 部分成員會覺得虛度光陰小 影響資料收集的廣度和變異性研究經費的考量,非常不實際研究者必須在「充分參與」、「廣度」、「深度」三者...
南橘北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會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產生變異。參見「淮南橘,淮北枳」條。如:「他基於南橘北枳的考慮,決定搬離龍蛇雜處的舊居,換個新環境。」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研究可能比大規模研究可行。此外研究者亦需界定研究結果所要概括之母群體或標的群體,故在做此安排時需考慮到研究之外在效度。 三、選用以及發展蒐集資料之工具蒐集資料最常用之工具為問卷與個別訪問,這些工具應求標準化;若非選用現成工具,則可自行編製。 四、抽樣多數調查為求樣本具代表性,通常採用隨機抽樣方法,尤其分層隨機抽樣最為常見,常被用來分層之變項有:性別、年級、能力層次、社會經濟地位等。 五、傳達的信函若以郵寄問卷為工具,能隨著問卷附上簡要且能爭得填答者信任之信函,常為決定問卷回收率之重要關鍵。此關鍵信函所要傳達之訊息包含...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特殊性行動研究關切實際情境中的特定問題,同時其研究的對象也是特定的某一群人,不必考慮其代表性。行動的計畫是屬於發展性的計畫行動研究獲得的結論只應用在工作進行的場所,不作一般理論性的推論行動研究的結果除了使現狀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使參與研究的實際工作人員獲得專業的成長評論行動研究的價值,側重於對實際情況所引發的改善程度,而不在於知識量增加的多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未經考慮的。如:「盲從」、「盲動」。
逕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接行動而不必考慮其他因素。如:「下月聚餐,不再通知,請各位屆時逕行前往飯店參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