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引導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引導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係指學習者根據自己需求,設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方式、進度和資源,並為自己學習結果負其責任的一種學習歷程。目錄1 起源2 理論基礎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起源自我引導學習最初起源自成人教育,學者K. P. Cross 曾估價約有七成的成人學習是屬於自我引導學習,所以這種學習方式在終生學習扮演相當中要角色。...
|
自我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增強是指個人依照自訂的標準來評鑑自己的行為,並根據評鑑的結果在心理上施予自己獎勵或懲罰。換言之,這種獎勵或懲罰都是自己給予的,並非別人所施予的。在班杜拉(Aldert Bandura)的觀察學習理論中,兒童對楷模進行模仿前,會根據楷模的行為替自己訂立一個標準,並依此標準來評鑑、修正自己的行為。如果兒童覺得自己的行為符合標準,則心理上就有滿足感,並因而增強了他所模仿的行為。這種心理現象,可稱為自我增強。因此,主張社會學習論的學者有時會在人格測驗中,評量個人運用自我增強的情形。
|
自我概念的生態學觀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概念的生態學觀點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吉斯(C.Rogers, 1902~1987)於一九五一年依臨床經驗,認為自我概念或自我結構是一種個體能夠覺察到的有組織的自我知覺結構,是由許多要素所組成,即由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的知覺構成,包括:(1)對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興趣、需要的了解;(2)與別人及環境關係之自我覺察與概念;(3)處理事物的經驗所形成的價值體系;以及(4)對生活目標與人生理想所有積極或消極的認識與態度。
羅吉斯採取現象論(Phenomenalism)的觀點,將個人在任何時間內所能感覺到或經驗到的一切現象,稱之為現象場(phenomenal field);現象場... |
自我管理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管理策略 自我管理教學原則以操作型定義先界定出想要管理的目標行為找出對自閉症者有效的自然性增強物研究者預先選擇自我監督設備(計時器、筆記本)教導自閉症者使用自我監督設備協助自閉症者逐步褪除對自我監督設備的依賴性確認自閉症者在...
|
心智自我管理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理論2 教學方法3 引申意義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Sternberg提出了心智自我管理理論(theory of mental self- government)。在這個理論中,人就像一個城市或鄉鎮,需要組織及管理自己。這個理論區分了十三個主要的學習風格。三個主要學習風格如下:1. 立法型(legislative):學生們喜歡創造、制定及計畫問題的答案,並且喜歡用自己的方法來做事。2. 執行型(executive):學生們喜歡執行計畫、遵守規則以及從現有的方案中做選擇。3. 評判型(judicial):學生喜...
|
自我犧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犧牲是一種道德表現,在不利於自己情境中,抗拒環境和外在壓力,含著忘我的心理,堅強的為正義和道德做出適當的行為,自我犧牲不是英雄主義,但不顧個人利益和自身安危是可以確定。如基督教相信基督(Christ)是一位殉教者,為了救助全人類而犧牲自己,是自我犧牲最好的例證。
|
自我揭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個體向他人表達有關自己的訊息。每個人坦露自己的程度不同。在人際關係中,適度的自我揭露通常被視為信任及友好的表現,有益於友誼的發展,當關係繼續發展時,自我揭露的廣度與深度通常也會增加。
|
自我認定危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認定危機是艾立克遜(E.H. Erickson)心理社會發展論的第五個發展階段,約從十二歲至二十歲,相當於佛洛依德(S. Freud)的性徵期,也相當於發展心理學中的青春期。
艾利克森創立的心理社會發展論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到社會的、生理的、心理的交互作用所影響,亦即個體的能力會和漸漸擴大的生活空間相配合。人能夠不斷地使自我發展;自我使個體適應環境,而且是自我意識和認同的泉源。他認為人格發展可分為八個階段,是一連串的自我危機。每次危機若得以順利解決,代表著前一階段到下一階段的轉變,也代表積極的適應,能使自我的力量增強。若不能順利解決危機,則不利自我的正向發展,而且會減弱自我... |
理想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精神分析創始人佛洛伊德(S. Freud)所提出的人格結構之一。所謂理想(Ideal)指個人所追求的一種自認有價值的目標,在一般情形下,此種目標是不易達成的。理想自我是超我的一部份,是以認同的對象為典範,努力想去實現理想,或去追求的自己形象。它被應用於舞蹈治療創造活動中的內容,使活動者藉著律動舞蹈的想像空間,得以抒發或滿足內心的理想自我。
《Dance Therapy》1981、《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
|
自我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定(identity)一詞來自於艾利克森(E.H. Erikson)一九六三年提出的人格發展八個週期。艾利克森認為佛洛依德(S. Freud)的人格理論將人格發展分為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與性愛期五期,是以「性」為人格發展的動力,且只談到青少年階段而已。因此,艾氏提出的人格理論兼顧社會文化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期。如果個人在各階段的行為表現能符合社會文化的要求,就可以順利通過這個關鍵期而進入下一個時期。這八個階段中的第五個階段是青年期,青年期的危機或衝突就是自我認定(identity)的問題。當兒童進入青年期後,由於個人認知發展逐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