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76.14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定(identity)一詞來自於艾利克森(E.H. Erikson)一九六三年提出的人格發展八個週期。艾利克森認為佛洛依德(S. Freud)的人格理論將人格發展分為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與性愛期五期,是以「性」為人格發展的動力,且只談到青少年階段而已。因此,艾氏提出的人格理論兼顧社會文化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期。如果個人在各階段的行為表現能符合社會文化的要求,就可以順利通過這個關鍵期而進入下一個時期。這八個階段中的第五個階段是青年期,青年期的危機或衝突就是自我認定(identity)的問題。當兒童進入青年期後,由於個人認知發展逐漸...
自我覺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指個人對自己澄清內在的感覺、目標、力量、弱點、需要、恐懼等,或廣泛角色目錄的成長,身體意象(Body-Image),人際關係型態,習慣性反應、責任感和自我界限(Ego Boundaries)。
《Dance Therapy》1981、《由演劇到領悟》。
本我_自我_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每一個有關人格的理論中,人格結構是主要的一部份。佛洛依德在1923年提出一個以本我(id)、自我(ego)、超(自)我(superego)三者組成的人格結構,來闡述人格三方面的作用。 本我本我是人格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出生那天就存在了。本我的基本需求為生之本能,所有的生命個體,都會盡力保全自己的生命,並延續種族的生命,佛洛依德稱其為生之本能,也就是個體所有正面的、有建設性的行為,都是以此為基礎的。後來佛洛依德發現生之本能無法解釋人類社會中黑暗的一面,因此便提出了死之本能來解釋人性的黑暗面,這是促使攻擊與破壞等原始性衝動...
自我表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現自己的優點,突顯自身的風格。如:「他雖然多才多藝,但因太愛自我表現,反而破壞了團隊的和諧。」
自我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評鑑係指方案設計者為了解方案的問題和潛能,促進組織或方案的進步,或者為爭取外在機構認可,所從事的自我檢核。此種檢核乃是依據某些評鑑手冊或評鑑表,列出有關項目的事實,自行評定方案的得失。
  自我評鑑通常具備以下的特質:
  1.源自組織內在的、自發的動機,而非反應外在機構的要求。
  2.評鑑的設計符合組織的情境與特質,反映組織人員的需求。
  3.評鑑的過程由組織各部門的相關人員代表參加。
  4.處理組織當前所遭遇的特定問題。
  5.是形成性的評鑑,可協助組織持續自我分析與改進。
  6.必須提出報告以利當事人...
自我吹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誇讚自己。如:「他常愛自我吹噓,真令人討厭!」
自我管理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認知或知覺,以及外在的情境來決定,當個體的認知或知覺力量大於外在情境因素,而引發行為時,個體便有了自我管理或控制的能力。行為論者深信人有能力,來處理或控制自己的行為,達到設定的目標。1. 自我管理不會因外境因素消失或改變而受影響。2. 自我管理在面對事實情境難以改變時,能做出最佳的調適。3.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效能論是社會學習論的創始者班杜拉(A. Bandura)所提出的理論,用以解釋在特殊情境下動機產生的原因。按班杜拉的說法,自我效能論是指個人在目標追求中面臨一項特殊工作時,對該工作動機之強弱,取決於個人對自我效能的評估。而自我效能則指個人面對一項特殊工作時,對於自己從事該工作所具的能力及對該做到的地步的一種主觀評價。
  班杜拉認為正確的自我效能建立在正確的自我評估之上,而正確的自我評估則得自四方面的學習:第一是直接經驗:在同類工作多次的成敗中,獲得自己完成該類工作能力的直接經驗;第二是間接經驗:是經觀察學習與替代學習之歷程,獲得推論而來的間接經驗;第三是書本知識:從有關某方...
自我控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控制(自制)是心靈中的理性對情緒、情感、欲望、需求或本能的控制,是在社會關係或道德規範的要求下,逐漸培養出來的意向力,用以控制自己的偏好和短暫的衝動。
  在中西很多哲學家的理論中,心靈中的理性和情緒(或情感、欲望等)處於對立的狀態。情緒是較低級的心靈狀態,並不是人所獨有,動物也有情緒作用。不過動物的情緒作用簡單,多是本能方面的反應。而人由情緒所引導或推動的行動往往都是物慾和私慾的表現;自由人和道德人絕不由情緒主導其行動,唯有經理性對情緒加以控制或節制,才能成為自由及道德人。個人的真正幸福也唯有透過理性對情緒的節制才能達成。我國〔中庸〕說: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便是用理性...
自我效能感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自我效能感理論2 理論原則3 自我效能感與動機4 參考書目 自我效能感理論 理論原則在個人自我知識和自我規約的各個層面看來,自我效能感可能是影響個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