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八斗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枯躁,即使點綴了幾句山水詩句,也難以改變其呆板的本質。直到謝靈運集中力量,刻畫山水景物,才為南朝詩壇開展新的氣象。他的山水詩,大部分成於永嘉太守任內,其語言富麗精工,清新自然,為後來南朝的謝朓、何遜,唐朝的孟浩然、王維等許多山水詩人的出現,開了先河。謝靈運表面上寄情山水老莊,實際上卻是一種對於現實不滿的逃避,也由於他的才華出眾,卻不得志於當時,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態度便是恃才傲物。他曾說:「如果把天下文才的總合當做一石,那麼曹子建一個人能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際上則是暗諷世人所有的才學加起來,還不如自己一人。也由於謝靈運的這種態度...
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展、進步。如:「自由中國近年的經濟發展,很受國際社會的重視。」
合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雙方各執以為憑據的契約。元.無名氏《合同文字.楔子》:「今立合同文書二紙,各收一紙為照。」《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胡三公子約定三五日再請到家寫立合同,央馬二先生居間,然後打掃家裡花園,以為丹室。」也稱為「合約」。
2.齊心協力。漢.桓寬《鹽鐵論.險固》:「王者博愛遠施,外內合同。」《史記.卷八七.李斯傳》:「上下合同,可以長久。」
3.會合、會同。《紅樓夢》第五五回:「李紈是個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縱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紈裁處。」
4.相同。漢.趙岐〈孟子題辭〉:「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文藝復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這一時期的通稱。這場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在繪畫方面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有一段時間,文藝復興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饋。D.強調生活實踐:學習內涵應與生活充分連結,鼓勵學生於生活中實踐。E.建構內化意義:充分讓學習者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F.善用多元教學策略:視學生發展,採用多元、適切的教學策略。G.結合學校行事活動:可結合符合本議題理念之學校相關特色或行事活動。(3)評量原則與方式A.評量原則a.評量應與教學相互結合,呼應各學習領域理念與目標評量。b.評量內涵宜兼顧情意、技能與認知。c.評量過程應兼顧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d.評量人員除教師外,可邀請家長、小組長、同儕或學生本人參與。e.評量結果評定應顧及個別差異、不同文...
發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興盛、進步、開展。如:「工業發達」、「經濟發達」。
台灣山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莖鐵角蕨科(Aspleniaceae)的台灣山蘇一般根莖粗短而直立,緣葉自地下莖生長,自中心向周圍開展為巢狀。 葉台灣山蘇的葉片為劍狀長橢圓形,具短葉柄或近於無柄,色綠,屬革質,單葉,全緣長可達150公分左右,寬則約在10~15公分左右,葉軸之背面呈圓弧狀突起,一般為叢生,呈覆瓦狀圓形排列,其狀似鳥巢一般。 果實台灣山蘇在其葉背處具有孢子囊群長線形,大概位在中肋和葉緣之間,由中肋延側脈著生,通常長度約為葉軸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民89,頁254。註2:薛聰賢,《...
內容分析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與其他期間教育事件之相似性與差異性,做質性比較分析,此分析可標示一致之趨勢、一系列獨特之情境,或開展新方向。6.普遍化分析(universal analysis):學理之分析或哲學之分析,提出普遍詮釋。透過學理分析或哲學分析,歷史之例證,過去之趨勢規則,以及事件順序所提議之命題,皆可用來解釋教育事件之進程。 研究步驟 確定目標內容分析研究之首要步驟,為確定有待達成之具體目標或有待考驗之假設,即在提供描述性資訊、複核研究發現與考驗假設。 決定蒐集資料之方式內容分析用以蒐集資料之方式有以下五類別:1.抽樣:最先步驟是編列...
逐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步,一步步的。[例]逐步進行、逐步開展
僵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僵持不讓,停滯無法開展的局勢。如:「雙方談判破裂,陷入僵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