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93.1597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茲別克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烏茲別克舞蹈的歷史悠久,1960年代仍限定女性只能在家中跳舞;若要在公眾場合舞蹈,則由男子取代女子的部分。現今發展出一種非常強烈的男性舞蹈形式,例如《烏拉克》(Ulak)乃一支馬夫舞,是由費加那谷(Ferghana Valley)中集體農場的農夫們所跳。烏茲別克舞蹈有豐富多變的節奏,雖然不同地區會發展出各自的不同特色,其舞蹈風格仍大同小異。舞蹈的涵義多藉由手的動作來表達,有時形式相當複雜,這可能是因為烏茲別克南部與阿富汗交界,受到印度舞蹈常用的表現手法「手印」〔見Mudras〕的影響。女性的舞蹈優雅抒情;古時坦瓦爾舞(Tan var)敘述烏茲別克婦女的艱苦命運;現在則用來表達對擁有...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深展示舞臺;三面式舞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設備用語。一種三面由觀眾圍繞,也比一般表演舞臺低的平臺式劇場。這種舞臺形式的優點是:一邊可放垂幕、佈景和方便演員們的進出場,同時又和觀眾保持親密的關係。目前世界上採用這種舞臺的劇院有:美國明尼亞波利斯的戈特利劇院(the Guthrie),加拿大安大略省史塔佛的莎士比亞紀念劇院(the Shakespeare Memorial Theatre)。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波蕾洛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西班牙的波蕾洛舞是十八世紀時,由當地的舞蹈家所創,後來成為西班牙學院派之古典舞(Escuela Bolera),為專業劇場演出的舞碼之一。關於民間業餘演出的波蕾洛舞來源並不明確,但一般學者都認為它的興起是在1750-1780年間,據作曲家兼吉他演奏家梭爾(Fernando Sor, 1778-1839)表示,這種舞是由一位名為波蕾洛的舞蹈家從塞桂地拉舞〔見(Seguidilla)〕中轉化出來,從此波蕾洛便成為舞蹈和音樂的名稱。早期的波蕾洛舞是用古塞桂第拉舞(Seguidillas Manchegas)為基本,加入方當戈舞(Fandango)、波洛舞(Polos)和悌拉那舞(Tir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長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瑤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廣東等省的瑤族聚居區。是古老的傳統活動跳盤王中的祭祀性男子舞蹈。可作為單人獨舞、雙人對舞和集體群舞等多種形式的鼓舞出現。長鼓的鼓身為長筒形,兩端蒙皮革,以繩索固定、繫緊。鼓身中部稱為鼓腰,細至可供一手握之。瑤族支系眾多,因生活地域與文化氛圍的差異,使舞蹈的風格、動作各有特色、不盡相同,有的表現生產勞動或造房子的動作、有的表現製造長鼓的過程,打法多種多樣,有時以一手迅速揮舞長鼓,另一手隨之以指尖、掌等不同部位彈敲、擊打鼓面的高超技藝見長;有時以下肢動作的靈巧、高難和優美而贏得陣陣喝采。廣 東連南、連山、湖南江華,廣西富川、賀縣等地的主要步法有:〈跨...
|
妙舞清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聲。宋.秦觀〈一叢花.年時今夜見師師〉詞:「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想應妙舞清歌罷,又還對,秋色嗟咨。」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恣情的妙舞清歌,呆子弟迎風把火,強風情指山賣磨。」
|
摩爾人的孔雀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美國著名編舞家荷西.李蒙(José Limón)在1949年所編創的作品。此作品採用亨利.普賽爾(Henry Purcell)之音樂,並由賽門.薩多夫(Simon Sadoff)編曲,寶琳.勞倫斯(Pauline Lawrence)擔任服裝設計工作,內容則以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奧賽羅》(Othello)的故事為藍本,四位舞者分別詮釋摩爾人、摩爾人之妻、摩爾人的朋友,以及朋友之妻四個角色,最早的摩爾人一角,是由李蒙本人擔綱演出。此舞很成功地轉化成芭蕾舞團的演出舞碼,美國芭蕾舞劇團(American Ballet Theater)及丹麥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Danish Ball...
Allen Robertson & Donald Hutera《The Dance Handbook》1988.
|
舞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名詞。「舞疫」為中世紀歐洲一種以舞蹈表達對當代政治與經濟不滿的方式,其形式粗鄙,無具體意義,通常這些人在教堂附近的路上舞動,內容似拙劣的「天路歷程」。這些現象本為零星案例,但因當時社會上有巫術暗地流行的傳聞,許多窮人和無親無故之人遭秘密審判至死,基督宗教人士視此為天譴;而富人或有地位之人士雖與「巫術」有關也不致被定罪,如法國傑出人士卡特琳(Catherine de Medici, 1519.4.13-1589.1.5)即為一例。當時,有人將那些當眾狂舞的人士與行巫術者劃上等號,皆被認為是「罪」的表徵。甌洲有些地方禁止這些「舞疫」行為,如德國南部及法國北部等地。此流行「舞疫」嘎然而止,像它突...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皇家舞蹈學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1661年由喜愛舞蹈的法國路易十四成立,目的在恢復與提昇舞蹈的藝術。最早成員有十三位舞蹈家,其任務是每個月聚集一次,由兩名會員負責教導希望成為舞蹈教師的學員。另外,會員們可享有相當的特權,包括免稅,遇到起訴時可以直接向國王請求援助等。學會另外也出版了首創的舞譜資料,曾誤歸功於1680年出任學會主任的皮耶.波尚(Pierre Beauchamps)。由於學會的成立,侵犯了自1321年以來,由「民間藝人公會」(minstrels´ guild)訓練舞者的傳統。1789年,在法國王室下台之後,學會也解散了。留下的零星史料,也令人難以判斷當年學會的成就,僅存有「西方第一間舞蹈學校」的名聲罷了。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
盛德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此舞係模仿《昭德舞》,作於漢宣帝二年六月(西元前72年6月)。此舞主要目的為頌揚漢武帝(西元前140∼西元前87)之偉大貢獻,並於宗廟祭祀時向武帝獻祭。
《漢書.宣紀》、《宋書》。
|
匕首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匕首舞》(Dirk Dance)為曼島(Isle of Man)上一種古代塞爾特人(Celtics)之單人舞,被稱為《王者之匕首舞》(the Dirk Dance of the King´s of Man)。一般認為乃古代王者入會儀式(Initiation Ceremony)中之一部份,由王者之配劍侍衛舞蹈。此為一種奉獻式之舞蹈,仍保存有祭典之性質。舞者雙手握匕首於身前,雙目注視匕首,以輕快而跳躍之步伐,繞圓圈而舞;然後將匕首置於地上,繞匕首以及越過匕首而舞。最後朝向匕首行進,表示致敬之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