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7.1809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錫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用於回教團體的儀式,和某些德爾維希教派所行的儀式舞蹈有關〔見Dervish Dance〕,也被用於爪哇回教徒婚禮。起初像單音歌曲,然後激起慶典之舞以使慶祝活動達於完美。《德爾維希舞》是在小圈旋轉中進入恍惚情境,通常是十或十二人隨著「阿拉-伊-阿拉」單調的歌曲做圓形轉動,隱約附有橫笛和雷貝克琴旋律,或許僅有橫笛而已。這些男子以順時鐘方向繞圈,起先很慢地轉一圈,當速度加快後,他們便開始各自以右足為軸旋轉,一直不停的持續轉三十至六十分鐘。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新舞台(陳植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舞鸞歌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男女間情愛深厚。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九.長短句》:「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欲別時,殘月落花煙重。」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二七齣:「曾共錦幃閒哄,一曲舞鸞歌鳳。」
|
連貫細碎舞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連貫細碎舞步〈pas de bourrée suivi〉。是蘇俄學派(Russian School)所使用的術語。這是一個在全踮足尖〈pointes〉或半踮足尖〈demi-pointes〉上,兩足很緊的靠在一起,用一連串的細小平均步子前進的舞步。它可以做成所有方向或做成一個圈。有兩種連貫細碎舞步〈pas de bourrée suivi〉:一種在第五位置的足尖上,一種在第一位置的足尖上。動作同法國學校(French School)碎跑舞步〈pas de bourrée couru〉。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
阿國歌舞伎(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為日本早期歌舞伎之一種;於中世紀末近代初(天正八年,即1580年左右),由出雲大社的女巫阿國組織的少女舞團,用中世紀末流行之女歌舞伎之「念佛舞踊」形態,透過少女舞團展演。他們起自京都而流行全國,甚為大眾喜歡。故許多舞團模仿其形態到鄉下各地演出,甚至在賣笑地方、京都一些遊女屋皆有此類型舞踊演出。阿國歌舞伎(Okuni Kabuki)因此開始被稱為遊女歌舞伎〔見Yujo Kabuki〕。其組團是由男女混合組成,其中男性稱為「和尚」,周邊配合約十多人之遊女群。演出內容特徵有:一、由民俗舞蹈中摘取之《念佛舞踊》或《雅兒踊》。二、以狂言(Kyougen)形式,由男性做滑稽的較快舞蹈。三、帶色...
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一卷》1960、戶板康二編《歌舞伎鑑賞入門》1959、下中弘編《歌舞伎事典》1983、松村明編《大辭林》1989。
|
幕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名。Intermedio一詞來自拉丁文,意為筵席時的第三道菜(或中間上的菜),正式的筵席再上菜時,都有一些娛樂賓客的噱頭,由音樂家和舞者化妝表演。後來它被應用作為歌劇之間幕舞。十五、十六至十七世紀早期的幕間舞,混合音樂、舞蹈和啞劇,配上豪華的場景和造型怪異的服裝,盡量發揮聲色和行動兼備的娛樂性大場面。許多巴洛克的舞蹈,或莫雷斯卡舞,都可作為幕間舞。義大利歌劇用幕間舞把劇情暫停,造成一種時間進行之幻覺。
|
猴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苗族傳統民間舞蹈。流傳於湖南省西部花垣、保靖、古丈、吉首等縣苗族聚居地區。據說該舞早年根據有人路經寺廟,曾見群猴在廟中偷吃供果,上竄下跳於供桌之上,樑柱之間,而碰響大鼓,在一陣驚恐騷亂後,又競相擊鼓嬉戲的情景而創作,流傳至今。是當地年節、喜慶時,由三人或多人模擬猴子各種習性與擊鼓姿態的男子表演性舞蹈。表演時,鼓架上置大鼓一面,由一名鼓手在鼓後負責擊鼓作樂,另一鼓面面朝舞者。舞者著猴裝,畫猴臉譜。一人扮演老猴,其餘為眾小猴。舞蹈動作多為:捉虱子、搔癢、偷桃、啃吃包穀、盪鞦韆、看鼓、試鼓、驚鼓、相互嬉戲等。擊鼓方式和技巧類似苗族《單人鼓舞》和《雙人鼓舞》。扮演猴子的舞者可以拳擊鼓,也可以槌擊...
|
卡力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西印度群島千里達島(Trinidad)的一種地方歌謠。現漸成為主要的跳舞歌曲(Song-Dance),舞者邊唱邊跳,歌詞是英語、法語或混合非洲式押韻的即興作品,主題多為時事,採諷刺風格;源自十八世紀,在殖民地區中,民謠歌手(Shatwel)唱一些諷刺性的歌,諷刺社區裡不受歡迎的人,後來這些歌和Kalinda混合在一起,而變成嘉年華會的一部份。伴奏樂器用鼓或響葫蘆(maraca),也有自製的,如廢棄的油桶或汽油罐,然後以貼上塑膠皮的棍子敲打。卡力騷舞蹈包括《Shango》、《Bongo》和《凌波》(Limbo)。
|
羌姆舞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譜名,《羌姆》為藏傳佛教 ── 喇嘛教的寺院舞蹈。《羌姆》傳到內蒙古仍沿襲藏語的發音稱《查瑪》。傳到雲南納西族則稱《蹉》。漢族地區的藏傳佛教寺院如北京雍和宮,承德晉寧寺、山西五台山等地稱《羌姆》為《跳布札》,而群眾則稱之為《打鬼》、《跳神》。《羌姆》自西元八世紀下半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高勵霆《喇嘛教寺院舞蹈《羌姆》探源》)《羌姆》在千年流傳中,神靈越來越多,形象、法器、面具、服飾有了很多變化,舞蹈技巧也豐富多彩。為了傳承的需要,產生了《羌姆》舞譜,或稱《羌姆經文》、《羌姆經》、《查瑪經》都用藏文書寫。有很多名詞術語,喇嘛們口傳心授,有的能解讀,有的則難以解讀。下面展示《甘丹講修興盛寺羌...
|
歌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兼具音樂、歌唱、舞蹈的戲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