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譜符號。拉邦譜使用一小方塊代表台特定區位,在方塊內塗上陰影可標示出台區位,下台即是在四方塊的上方塗上陰影()。
Ann Hutchinson《Labanotation: The System of Analyzing and Recording Movement》1977.
空;男子假面具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形式。寮國的假面劇亦稱《Kohn》,性質上相同於泰國的《空》(kohn)。寮國宮廷仿效比他們強盛的鄰邦泰國和柬埔寨的形式;據傳有柬埔寨(高棉)宮廷與《羅摩衍那》(Ramayana)和《本生譚》劇目,於1353年由Fa Nguan王子引入寮國。此劇的動作和劇目與在泰國和柬埔寨之高棉宮廷的相同,只是寮國的較不豐富,也不及他們的華麗。蹈基本上由男子表演,《kohn》者帶著全頭形的假面,而且蹈激烈以配合戰爭場景,其角色類型劃分為高雅的男性、高雅的女性、猴子和惡魔,每一者被訓練成專精於一種角色類型。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相對在背後牽手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名。一、伴朝相反方向,身體右側靠近,右手自伴身後伸去,在伴之左腰處牽其左手,右手伸直,左手屈肘;本姿常用於挪威及德國巴伐利亞土風,故又稱挪威姿(Norwegian Hold)或巴伐利亞姿(Bavarian Hold or Bavarian Pose)。二、英文稱為Bavarian Pose的挪威姿,有時是指男左足前踏跪下,男左手在左肩上與女右手相牽的姿。三、伴朝相反方向,左側靠近,左手自伴身後伸去,在伴之右腰處牽其右手,左手伸直右手屈肘,則稱之為反挪威姿。
張慶三編著《土風世界 》民國五十九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使用在英國倫敦東區的術語,被用來暗示一種廉價的歌表演,以招攬猶太旅客為主。許多的表演是在米爾安得(Mile End)的老天幕劇場(The Old PavilionTheatre)演出,表演的內容是將獨者與喜劇演員同台在一起跳《先令或財寶》(Schilling or Schatz);約瑟夫雪曼(Joseph Sherman)是當時有名的者及丑角,他在商業路(Commercial Road)的大皇宮(Grand Palais)演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李陵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事件。李陵(?∼西元前74)於漢天漢二年(西元前99)以五千步兵與匈奴八萬騎兵作戰,不敵被俘,留仕匈奴。武帝(西元前140∼西元前74)怒殺其家族。該時,蘇武(?∼西元前60)因於天漢元年(西元前100)以中郎將,官職,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置於北海牧羊。終於始元六年(西元前81)得歸故國長安。臨行前,李陵置酒為蘇武餞行。李陵嘆謂:汝當知吾心,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乃起,邊邊歌:「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催,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漢書.卷二十四》。
秧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傳統民間歌。歷史悠久,流傳廣泛。起源於農業勞動生活。秧歌原指農民插秧、耕耘勞作中所唱的歌,後發展成一種載歌載的表演藝術形式。《秧歌》一詞最早見於清代記載。《遼陽縣志》稱,元宵燈節「龍燈、高蹺、獅子、旱船等沿街跳,俗謂之秧歌」,有人認為與古代《鄉人儺》儀、隊及《英歌》有某些淵源關係。清代《秧歌》最盛,農村、城鎮已廣泛流傳,多以隊形式出現,鑼、鼓、鈸、嗩吶齊鳴,幾十人甚至千百人的秧歌隊揮臂作,歡聲鼎沸,萬人空巷。「秧歌小隊鬧春陽,轂擊肩摩不暇狂」,「畫鼓秧歌不絕聲」、「如蟻游人攔不住」等清人詩句,描述了這種盛況。清人陸又嘉《燕九竹枝詞》:「早春戲館換新裝,半雜秧歌侑客觴」可知《秧...
丹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切分音節奏的非洲系古巴蹈,起源於城市,其發展又與西班牙的對(Contradanza)有關。音樂為2/4拍,常用節奏模式,由數對者手牽手跳,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前葉十分盛行,後來有一種切分音更繁複的曲《桑》〔見Son〕興起後,此便沒落了。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英國民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塞梭.夏普(Cecil Sharp)的說法,英國的民俗蹈主要包括了劍、摩里斯(Morris Dance)和鄉村蹈三大類,教會蹈並未被列入其中。夏普表示,劍與摩里斯在歐洲廣為流傳,1812年至1820年左右,隨著華爾滋與方傳入倫敦,鄉村蹈逐漸沒落,不過在英國鄉村的傳統節慶中,仍可看到摩里斯與劍,至1920年開始,鄉村蹈才在有心人士的重視下,再度復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華爾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名。Valse又稱Waltz,十九世紀流行的二步。樂曲為三拍子,第一步佔二拍,第二步佔一拍。二步華爾茲的速度較普通的華爾茲快。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撒里;蹈祭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撒里」為古羅馬的蹈祭司,因其跨跳式蹈而得此名稱。一年兩次,三月及十月,玉米收成的季節,這些馬斯(Mars)祭司,亦稱「撒里」,會在羅馬聚會堂(Comitium)跳。羅馬戰神馬斯(Mars)在稱作戰神之前,為司農事之神。「撒里」之會迎來另一位收成之神塞頓(Saturn)。許多義大利的城鎮都有「撒里」社團(College of Salii),羅馬就有兩個,各擁有十二位會員。根據英國人類學家佛萊澤(Sir James George Frazer, 1854-1941)所言,此十二位「撒里」即代表古代陰曆的十二個月份。「撒里」頭戴銅盔、佩劍在身旁、左手執盾、右手執棒,此為擊盾之用。...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