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宗廟禮儀舞蹈。據說《五行舞》原為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256)之樂舞,於秦始皇(西元前221∼西元前210)二十六年(西元前221)改名《五行舞》。編舞者不詳。舞者身著藍、紅、黃、白及黑五種顏色織成的衣服,疑為顯示五行。《五行舞》在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0)用之於下列皇帝宗廟祭祀禮儀中;一、漢高祖(西元前206∼西元前195);二、文帝(西元前179∼西元前157)及漢武帝(西元前140∼西元前87)。
《漢書.禮樂志》、《冊府元龜.掌禮部》。
|
舞文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玩弄法規條文,曲解法紀本意,以行奸私。《歧路燈》第一○六回:「稽查書辦,沒有一個舞文枉法。」也作「舞文巧法」。
|
僧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種。僧舞起源極早,於韓國高麗(1392∼1897)時代即產生,為宗教舞蹈之一種,其特色係由出家人擔任舞蹈之演出,此類舞蹈之產生多為僧侶為教化民眾或為宗教儀式中的一部分。僧舞出現在不同的宗教中,目前所知在伊斯蘭教和佛教中皆曾見之。伊斯蘭教中的土耳其人持缽跳《托缽僧舞》;佛教中有韓國世祖時代於舞台佈置香山、池塘、蓮花並翩翩起舞的《蓮花臺舞》;日本佛教僧侶一面念佛一面詠唱和讚,舞之蹈之統稱為《念佛誦》、《念佛躍》、《誦念佛》、《踴躍念佛》、《歡喜念佛》。大陸敦煌地區的盂蘭盆會,由一位和尚頭戴蓮花形的帽子,手持錫杖,拿響杯,代表穿過地獄和強迫魔鬼打開關押囚犯牢門的《地藏菩薩》,是一種超渡亡靈近似巫舞...
《佛光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中國寺廟與文化》。
|
腰鈴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滿族民間舞蹈。原是滿族在祭祀驅邪活動中的舞蹈。在一長條皮帶上繫掛小型長鈴二十個左右,鈴長約十公分。繫於舞蹈者腰間,舞時碰擊發聲。又稱薩滿鈴,滿語稱「西薩」。祭祀中,巫師繫腰鈴於腰帶,一面打擊抓鼓,一面擺動腰鈴,邊歌邊舞。山西襄汾縣永固公社南董金墓出土的一位舞伎,頭戴無角 頭簪花,著圓領長袖袍,繫腰帶輕擺胯部舞姿,和清代的《腰鈴舞》有極密切的關係。此舞流傳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等滿族聚居的地區。
|
左舞臺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術語。鏡框式的舞臺將舞臺劃分為九個表演區,以演員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為準,其左邊方向為左舞臺。〔見Center Stage〕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
|
凳上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菲律賓民俗舞蹈,極罕見,是潘加西納(Pangasinan)、陵加延(Lingayen)當地原住民特有的舞蹈。《Sayaw Ed Tapew Na Bangko》字義為在板凳上跳舞,舞者赤足,實地在狹窄的長板凳上表演,此舞要具備技巧與良好的平衡感,為十分快活的舞蹈。板凳長約二至三碼(一八○至二七○公分),寬約六至七吋(十五至十八公分),高約二呎(五十公分),四腳堅固,如果舞者較矮小,可降低椅高。音樂作曲包括前奏、行禮,A段及B段,混合2/4拍與3/4拍。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Ⅱ》1960.
|
鈴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錫伯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新疆的察布查爾一帶錫伯族聚居區。《鈴鐺舞》有兩種形式:一、《墜鈴舞》:表演者多為男子。舞時,雙手中指各戴一支直徑約三公分的銅鈴,使其下墜在手心。舞者揮動銅鈴,隨著音樂節奏起舞。主要動作有:〈踫鈴〉、〈抖鈴〉、〈甩鈴〉、〈顫鈴〉等。在變換舞姿時,腳下打出各種節奏鮮明的踢踏舞步。二、《鐲鈴舞》:舞者多為女子。脖子上戴項鈴,雙手各戴一至三個鐲鈴,即興表演。手部動作豐富,有繞腕、甩手、擺手、搖手、抖手等。鐲鈴聲的節奏與腳下的踢踏聲緊密配合。碎抖肩動作使項鈴發出的清脆聲響,此起彼伏。舞者越跳越歡,情緒歡快熱烈。以該民族樂器樂東不爾、葦笛等伴奏。
|
亞特蘭大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係由亞歷山大(Dorothy Moses Alexander)在1929年所創立,是美國東南部最早的芭蕾舞團,當時舞團名稱是「舞蹈音樂會團」(Dance Concert Group),在1940年更名為「亞特蘭大市立芭蕾」(Atlanta Civic Ballet),1967年才又更名為「亞特蘭大芭蕾舞團」(The Atlanta Ballet)。1968年在亞歷山大退休後由羅勃.巴涅特(Robert Barnett)繼任藝術指導。該團已是美國及國際間知名的團體。在1956年亞歷山大主辦了美國第一個地區性芭蕾舞蹈季,同時創立了「國家地區性芭蕾舞協會」,也是全國四百個地區性舞蹈團創立先例。...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90年。
|
康翎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面舞劇名。《康翎假面舞》和《鳳山假面舞》〔見Pongsan Mask-Dance〕,都是韓國黃海道地區(Hwanghae)代表性的假面舞,所不同的是《康翎假面舞》在沿海地區演出,屬海岸地帶型;而《鳳山假面舞》在其他地區演出,屬平野地帶型。此外,《鳳山假面舞劇》中的「Pongsantal」是一個鬼形木假面,
Woo-il Choi《Our life, Our Play》1988.
|
鞭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蘇丹卡土穆(Khartoum)之南二百哩的村落內可以看到《鞭舞》,幾乎是一種試煉,舞者身上所留下的疤痕,代表通過極刑的驗證,乃是受人尊敬的標記。此舞由鼓隊伴奏,鼓是由婦女們用雙手和手腕敲擊,其他的人則跟著節奏拍掌。舞蹈一開始是由三位男子站成直排,而第四位繞著三人轉圈,配合音樂揮動犀牛皮鞭,做出鞭打的姿態,但並不知道他何時要真正的鞭打。鞭子懸空而下發出聲響,抽擊者繞圈跳舞假裝抽擊,然後帶著微笑繼續轉動跳他的舞,在旁觀看的婦女對表演發出激賞,而男子則堅毅地毫不退縮。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