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49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緬甸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是歡樂時光劇,緬甸及憚邦(Burma and Shan States)之舞蹈(Burmese Dance),均在市集中表演。大致可分為兩種:一、在新年或潑水節(Water Festival)時表演;二、在二月收穫節時表演,當經過八個月之田間工作,稻米終於成熟收穫。到新年時,年輕人沿村莊街道跳舞,中途為一批中年婦人所攔截,將其綑綁並塗黑其面,此時年輕人必須跳猴子舞,並繳贖金,始獲釋放。尚有已逐漸失傳之《尼哈金舞》(Nibhatkin),是有關佛教之舞劇。此外,另有一種鄉村舞蹈,表演自然界精靈及演述故事,亦為一種舞劇,並配以音樂。表演精靈之舞劇,亦有木偶戲之表演。其中有以動物為角色者,...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樂舞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工與舞者之簡稱。明朝(1368∼1644)與清朝(1644∼1911)兩代,在祭祀、大雩、釋奠及朝會中表演音樂及舞蹈之樂工、舞者合稱為樂舞生也稱為佾舞生。明朝初年,選用道童充當樂舞生。其後,樂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軍民優秀子弟充任。
《明史.樂志》、《大清會典.三十二》、《清史稿.卷一百一十》。
|
柏林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55年為塔提娜.格索夫斯基( Tatiana Gsovsky, 1901-1993) 所組成,以便在當時柏林藝術節(Berlin Festival)演出,為此演出Gsovsky 她編作了《迷宮》(Labyrinth)、《訊號》(Signals)、《紀念品》(Souvenirs)及《Ballade》。當時舞團的主要舞者包括:G. Deege、S. Koller、G. Reinholm 及R. Smolik。舞團作廣泛的巡迴演出,而人員的流動性相當大,主要舞碼由Gsovsky 所編作。當Gsovsky 成為柏林市立歌劇院(Berlin Municipal Opera)的芭蕾導師時,此團被...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舞蹈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發作時會使手足或身體其他部位不自主的扭曲、舞動或顫抖的神經性疾病。
|
奧利西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奧利西舞》是印度古典舞,源自奧利薩省(Orissa)的中東部地區,它與其他許多印度古典舞蹈一般,起源甚早,據記載約於西元前一世記開始形成。此舞由女舞者或神廟舞姬在廟前的壇上(naata mandap)演出,許多大的寺廟像科納科(Konark)等,都有數以千計的奧利西舞者的浮雕和雕刻。馬哈里斯(Maharis,奧利西女舞者)的訓練學校可溯及西元二世紀,馬哈里斯一直頗受敬重而且擁有社會地位,包括王族與大家閨秀莫不以成為馬哈里斯為榮。除了女舞者外,到了十六世紀間開始有男舞者,稱為gotipuas,他們負責看守廟宇,察看祭禮是否如期舉行,而且也在宗教慶典中表演。《奧利西舞》在虔誠的儀式中佔有一...
《The Dance in India》.
|
西澳洲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52年成立於伯斯(Perth),為澳洲最早成立的舞團。創辦人姬菈.鮑斯蘿芙(Kira Bousloff),於1938年隨「蒙地卡羅舞團」至世界各地巡演後便定居在澳洲。舞團成立後,常駐在伊利莎白女皇劇院進行演出,鮑斯蘿芙致力發展「西澳洲芭蕾舞團」,使其贏得國際卓著聲譽。1969年瑞克斯.瑞德(Rex Reid)任藝術總監,1973年路易士.莫雷諾(Louis Moreno)接任該職,任內編作的《柯碧麗亞》獲得很高的評價。1979年羅賓.海格(Robin Haig)為世界著名舞星,任內編作《彼得潘》、《胡桃鉗》。1983年貝里.莫藍(Barry Moreland)接任,結合傳統與新古典芭...
舞團提供資料。
|
雙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字面上即「劍舞」之意,為蘇格蘭地區的舞蹈,由單人獨舞,越過擺在地上的雙劍。音樂為慢速的蘇格蘭民俗舞蹈《史塔斯培》(Strathspey)或為《蘇格蘭慢舞》(Scottish measure),通常為4/4拍,而其基本舞步為巴斯克步(pas de Basque)。此詞曾被混淆,以致拼法各異,其中諤傳之一為:此詞與西元1054年塞爾特王子「卡蘭爾欽.摩爾」(Calum-a-Chinn Mohr)有關,該年他在丹辛安(Dunshinane)與蘇格蘭王馬克白(Macbeth)大打出手。《雙劍舞》所使用的伴奏有時以哼吟方式唱出,歌詞則用前述打鬥之諷刺文字,而真正舞蹈民歌已失傳。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莎底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歐洲大陸一種2/4拍或6/8拍的對舞,是圓舞形式。最早期於1948年在英格蘭出現,其音樂風格很像慢式的波爾卡(Polka),當時被認定是德式波爾卡(German Polka)。雖說其名為「蘇格蘭式」(Scottish),而且音樂深具蘇格蘭的風味,但是其舞蹈形式卻與奧地利的蘭德勒(landler)、華爾茲、波爾卡等舞有關,但與埃科塞斯舞(Ecossaise)無關。在1914至1918大戰期間,社交舞會盛行的「西班牙式莎底士舞」(Scotis espanol)其實和西班牙則無淵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鞭苔舞;贖罪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繪畫名稱。西班牙畫家戈亞(F. Goya, 1793)的作品中,曾記載西班牙人以火燒異教徒做為公眾娛樂的歷史,這幅畫中,迫害者在著白衣的異教徒身上,套上圓環,神像尚未抬入前,他們繞著半裸體的受難者手舞足蹈。這幅畫所呈現的意境,很像歐洲的死亡之舞,舞畢後,這些異教徒就在馬德里,活活被燒死。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侶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一種簡單、人人會跳的舞蹈,它流行於說英語和蓋爾語(Gaelic)的地區。「侶爾」一詞,可能是源自於盎格魯撒克遜語的「hreol」或蓋爾語的「ruidhle」,為「穿梭移動」之意。現存最早的《侶爾舞》記錄資料是在十七世紀,但它實際上可能存在得更早。十八世紀時,《侶爾舞》在英、美各地的民間非常普遍,市井小民都會跳,它不需要特別學習。雖然這種舞不登大雅之堂,但有些正式的舞會場合,也會將《侶爾舞》夾雜在其中。十九世紀以後,《侶爾舞》不再在正式的舞會出現,但仍流行於鄉村民間慶典中。二十世紀初期,《侶爾舞》在英國的正式場合銷聲匿跡,但在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部份地區,仍然保存了這種舞的傳統。十八...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 Y., Lodon, 1998.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